理论教育 青年群像:2021年抚州学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青年群像:2021年抚州学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脉相连的市民青年群像一部分是与乡土关联较弱的城市青年群体,具体表现为其学习、工作、生活等生命轨迹中与乡村的文脉、地脉和血脉的联系微乎其微,其成长轨迹、工作环境和生活时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或都市青年群体;另一部分是将“诗和远方”聚焦于静谧的乡土风光和质朴的田园生活,将理想抱负投身于农村、农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或都市青年群体。

青年群像:2021年抚州学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文脉相连的市民青年群像一部分是与乡土关联较弱的城市青年群体,具体表现为其学习、工作、生活等生命轨迹中与乡村的文脉、地脉和血脉的联系微乎其微,其成长轨迹、工作环境和生活时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或都市青年群体;另一部分是将“诗和远方”聚焦于静谧的乡土风光和质朴的田园生活,将理想抱负投身于农村、农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或都市青年群体。

随着乡村走向工业时代再到走向都市场域,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这既影响着时间也影响着空间,因为如果没有时间及持续发生在时间之中的复杂化,那么空间的复杂化与占据着空间的物体的复杂化便不会发生。[4]这一过程存在着鲜明的文化对文化的倚赖现象。所谓文化对文化的倚赖,就是强调不同文化中,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全部或部分的倚赖;强调同一文化中,后一发展阶段对前一发展阶段的倚赖。[5]市民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更多的城市权,即表现在参与的权利和使用价值的拥有,[6]逐渐在精神文化向度实现着从城市青年到都市青年的跃升。(www.daowen.com)

无论是恩格斯认为的“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域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的“城乡融合”理论,还是舒尔兹的城乡发展理论,抑或是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都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阐述着国家与国民、城市与乡村在文化尺度上的动态关联。文化强国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齐头并进,是城市文明演进和乡土文化流传的区域协同,是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文化抓手,是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的中观汇合,更是推进都市青年和城市青年产生同频文化蜂鸣的时代热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