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瑶族人的素食与山珍:深入探索饮食民俗

瑶族人的素食与山珍:深入探索饮食民俗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瑶族人民的饮食生活中,蔬果品类十分丰富。瑶家十八酿,是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极具特色的食物之一。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南端,毗邻广东、广西,有“神州瑶都”之称。瑶家十八酿不是名菜,也不是珍品,但它是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江华瑶家人的饮食名片。除了丰富的素食,值得一提的还有瑶族的山珍。居于山区的瑶族人民过去多从事狩猎,在这一原始的经济生产方式下,瑶族人民时常会猎到较多的动物,这其中占最大部分的便是野猪。

瑶族人的素食与山珍:深入探索饮食民俗

瑶族人民的饮食生活中,蔬果品类十分丰富。湖南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蔬菜瓜果的生长周期短,产量大,种类多,为人们提供了品类丰富的食物。湖南江华瑶族居民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有瓜类、豆类、青菜、萝卜、香椿、辣椒番茄、豆角等。这些蔬菜多半是瑶族人民自己种植的,偶尔也有人到山里采集野菜,可按时节采摘竹笋、蘑菇、木耳等作为菜食。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不再像远古先民那样用蔬果充当主食,而是将其作为副食,使其依然在人们的饮食文化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冬季到来时,蔬菜的供应有时也会出现匮乏现象,为延长蔬菜的存放时间,人们通过腌制晾晒的方式将各种新鲜蔬菜制作成干菜或腌菜,黄瓜、竹笋、萝卜、蒜、姜等,都是腌制、晾晒的绝好选择。过多摄取肉食容易产生油腻的感觉,而酸制食品可以起到解腻、促消化的作用。虽然现在冬天的新鲜蔬菜供应充足,但这样腌酸的习惯还是被保留了下来。酸笋是较为常见的,用来炒腊肉,味道绝佳。其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一般是用自家所产的麻竹笋,直接放入清水里浸泡,一个星期左右即成。如果是用先前的酸水来浸泡,两天时间就足够。酸笋可以用来炒鸡肉、猪肉等,有些酸,但又不是太酸,味道刚好。这就是一般素食的制作技艺。

瑶族人喜欢自制豆腐,特别是湖南瑶族自制的豆腐圆,鲜嫩可口,是节日必备佳肴。油茶、油桐、八角、玉桂、砂仁、香菇、木耳、薏米蜂蜜等也是湖南瑶乡特产。

瑶家十八酿,是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极具特色的食物之一。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南端,毗邻广东、广西,有“神州瑶都”之称。这里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风味饮食中除了瑶家腊味、荷叶粉蒸肉、瑶家野菜,最有特色的便是瑶家十八酿。瑶家十八酿不是名菜,也不是珍品,但它是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江华瑶家人的饮食名片

瑶家十八酿有水豆腐酿、辣椒酿、魔芋豆腐酿、竹笋酿、蒜头酿、油炸豆腐酿、茄子酿、苦瓜酿、牛耳菜酿、南瓜花酿、螺蛳酿、米豆腐酿、香菇酿、丝瓜酿、莲藕酿、蛋酿、冬瓜酿、萝卜酿等十八种酿丸,以天然生态、清爽鲜嫩吸引了不少山外来客。

十八酿中最难做的是水豆腐酿。江华瑶山水豆腐以码市、沱江两地的最为出名,这里的水豆腐做工精巧,皆用上好的山泉水或井水配以上好的山里黄豆磨制出。这种水豆腐特别细嫩润滑,放在人的手心上,给人一种如玉凝脂般吹弹即破的感受。

在湖南省洞口县长塘瑶族乡一带,神仙豆腐是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之一。在常人眼里,豆腐一般是由黄豆加工制成,而当地的神仙豆腐却是用树叶制作而成,它是一种泡在水里,色泽淡雅,味道清香,吃到嘴里凉生生、滑溜溜的绿色食品

相传很久以前,因自然灾害,土地干旱,颗粒无收,农民食不果腹,以树皮、草根为食,饿得奄奄一息。某日,一饥民因几日未进食,饿得昏昏沉沉,睡梦中,一白胡子老头飘然而至,饥民见之即跪拜,得神仙点化:门前一棵树,取其叶捣碎,以水冲之,即可食用,可充饥、解署。饥民醒来后,跑到门前,果然见到一棵树,取其叶后捣碎搅拌掺入碱水,做成冻状豆腐,吃到嘴里,滑溜爽口,感到精神焕发,饿感顿消。因受神仙点化,故人们将其取名为“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的制作方法:首先,采摘绿色无污染的“鸭屎木”叶,把残叶、病叶、树梗去掉,用水洗净;然后,将“鸭屎木”叶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用手搓或研磨至糊状后放入纱布中,收拢挤出汁液;接着,往盛好饮用水的盆中倒入适量的草木灰,用纱布将草木灰水过滤干净待用;最后,将“鸭屎木”叶子汁和草木灰水按照3∶1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汁液便凝固起来,新鲜的神仙豆腐就出炉了。

制作好的神仙豆腐色如翡翠,呈半透明固体状。用刀片切成小块后,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糖和醋,即成为一道绿色美食,吃起来清新爽口,具有去火、清凉解毒之功效,是消署降温的极好食品。

在新化县白溪镇的鹅溪大山里,也流传着这种名为“神仙豆腐”的美食。古镇白溪是闻名于世的蚩尤活动地和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苗、瑶等少数民族。在鹅溪大山里,也有这种神奇的树,它生长在山野间的灌木丛里,不是很高大但很茂盛。因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做豆腐,所以,当地村民将这种木本植物称作豆腐树(另一些地方称“鸭屎木”)。(www.daowen.com)

“盛夏,只要把它的叶子搓碎拌上沉淀后的草木灰水,就可以做出来一碗墨绿如翠的豆腐。”这种用树叶做出来的豆腐,当地人俗称树叶豆腐,也叫神仙豆腐(方言:淡谷醉豆腐)。这种豆腐比用黄豆磨制的传统白溪豆腐更细嫩、光滑,吃到嘴里,凉在心里,爽到骨髓(图3-1~图3-3)。

图3-1 豆腐树叶

图3-2 神仙豆腐制作过程

图3-3 神仙豆腐

曾有研究者对神仙豆腐进行过检测,发现这种豆腐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18种氨基酸及多种其他营养元素。

关于鹅溪豆腐树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期,国家连年征战,百姓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观音菩萨体恤人间苦难大众,便来到鹅溪上空,用柳枝洒下几滴甘露,成片的豆腐树林即降临人间。人们凭借树叶豆腐,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了感恩,当地百姓直接将这种树叶磨制的豆腐叫作神仙豆腐。

隆回花瑶聚居的崇木凼、虎形山、青山坳等地,当地的瑶族老人也能回忆起儿时的诸多美食,其中一种青绿色的胶状食品,甘甜爽口,人们也称神仙豆腐,它是用当地常见的野生藤加草木灰做的。还有一种“肉冠花菜”,是用当地一种肥厚的花做的菜。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加之年轻一代外出务工,虽然原材料遍地都是,但这些传统的花瑶菜式已很少出现在人们的餐食中。

除了丰富的素食,值得一提的还有瑶族的山珍。居于山区的瑶族人民过去多从事狩猎,在这一原始的经济生产方式下,瑶族人民时常会猎到较多的动物,这其中占最大部分的便是野猪。野猪肉足够多时,就会被人们用来制作瑶族的特色腊肉。腊肉的具体制作方法会在后面的肉禽水产制作技艺章节中着重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