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茶文化:龙团、凤团被新款贡茶迅速取代

宋代茶文化:龙团、凤团被新款贡茶迅速取代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团和凤团全部选用最为细嫩最为洁净的茶芽制成,一年只能制造40枚,每枚重量不到半斤。此人精益求精,开始制造“小片龙茶”,又名“小龙团”,每枚重量只有8钱,折合现在30克不到。再后来宋神宗即位,小龙团又不受待见了,因为建安出了一批更为高档的贡茶,名叫“密云龙”。款式越来越新,质量越来越好,所以新款贡茶很快取代老款贡茶,不管过去多么稀罕的贡茶,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打入冷宫。

宋代茶文化:龙团、凤团被新款贡茶迅速取代

五代十国时,南唐李煜在福建建安凤凰山建造国营茶厂,专门生产贡茶,当时制造的贡茶是方形的,类似玉玺,上有龙纹,故名“龙茶”。

斗茶图》[宋]佚名 清人摹本

宋真宗时期,大臣丁谓去福建当省长(转运使),兼职监督建安茶厂的贡茶制造,他让工匠在龙茶基础上制造“凤团”,后来又制造了更为精致的“龙团”。龙团和凤团全部选用最为细嫩最为洁净的茶芽制成,一年只能制造40枚,每枚重量不到半斤。这些高档片茶进贡上去,合了皇帝的口味,从此每年都要如数进贡。

宋仁宗时期,书法家蔡襄做了福建省长。此人精益求精,开始制造“小片龙茶”,又名“小龙团”,每枚重量只有8钱,折合现在30克不到。宋仁宗为人随和,平易近人,他想把小龙团分赐给臣子,可是人数太多,一人一枚也不够分,怎么办呢?只好四个人分一枚。

30克重的小龙团,四个人分,一人分那么一点点,不舍得品尝,请人用金丝银丝缠起来,拿回家供着,什么时候家里来了贵客,拿出来显摆一下,再放回去。由此可见,小龙团在那时候非常贵重,也非常稀缺。

再后来宋神宗即位,小龙团又不受待见了,因为建安出了一批更为高档的贡茶,名叫“密云龙”。密云龙比小龙团更小,包装也更精致:茶砖表层涂抹麝香膏,麝香膏外面贴上金箔,金箔外面缠以丝线,最后再用丝绸做的小香囊装起来,香囊外面绣着密密麻麻的云朵和飞龙在天。

宋神宗比宋仁宗小气,不舍得分赐大臣“密云龙”,大臣们闻名不得见面,心里发痒,就去求宋神宗他妈高太后。求的人多了,高太后烦了,发牢骚道:“出来道我要密云龙,我要密云龙,拣好茶吃了,生得甚意智!令建州今后不得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这个跑来跟我说想要密云龙,那个跑来跟我说想要密云龙,你们烦不烦啊!天下那么多好茶,难道还不够你们喝的?为什么非要尝尝密云龙不可呢?我看你们是烧得不可救药了,现在哀家要下一道懿旨,不准建安再进贡什么密云龙,看你们还要不要!)

密云龙究竟有没有因为高太后的懿旨而停止进贡了呢?不知道。反正到了宋哲宗即位的时候,密云龙已经不流行了,建安又开始加工一种名叫“瑞云翔龙”的贡茶,这种贡茶对茶芽的要求更高,对工艺的要求更完美,每年只能生产12枚。

关于建安贡茶,蔡京的儿子蔡总结过一条规律:“名益新,品益出,而旧格递降于凡劣。”款式越来越新,质量越来越好,所以新款贡茶很快取代老款贡茶,不管过去多么稀罕的贡茶,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打入冷宫。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贡茶的品尝方法。

按照宋朝最流行的喝茶方式,不管多么精美的贡茶,在打开包装之前都要用炭火再次烘焙一下,这样既能去除茶里的潮气,又能让茶的香味完全透发出来。

焙过之后,打开包装,细心刮去茶砖表层的油膏,然后用茶碾进行碾磨,把茶砖碾成茶粉,再把茶粉放到绢制的茶罗上,轻轻摇晃,滤掉茶梗和粗粒,留下最精细的精华部分,用小勺子分到茶碗里。

找一个大肚小口的“汤瓶”,灌满泉水,在炭火上烧开。让汤瓶离开炭火,轻轻放到一边,等到汤瓶里沙沙的响声完全静止,再把里面的开水倒入茶碗少许,用竹子做的茶筅搅动茶粉,把茶粉搅成浓稠的茶膏。最后再倒入更多的开水,同时迅速搅动,让茶粉和开水完全交融。

现在,我们可以端起茶碗品尝大宋贡茶啦。

参考文献(www.daowen.com)

1.[宋]陆游《家世旧闻》

2.[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3.[当代]于北山《陆游年谱》

4.[宋]欧阳修《归田录》

5.[宋]陈鹄《西塘耆旧续闻》

6.[宋]范镇《东斋记事》

7.[宋]沈括《梦溪笔谈

8.[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9.[宋]张舜民《画墁录》

10.[宋]周煇《清波杂志》

11.[宋]庄绰《鸡肋编》

1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13.[元]脱脱宋史·食货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