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接球游戏,靠的是两个人的密切配合。每一次投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功劳或责任不可能只是其中某一个人的,肯定既有投球的因素,也有接球者的原因,需要双方共同负责。游戏中如此,家庭生活及孩子成长中也是如此。无论是家长生气还是孩子耍脾气,无论是家长“怀疑”还是孩子“撒谎”,应该都有其背后的原因,而且通常不会只是孩子或家长一方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
这些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破解,家长和孩子都应该以这个游戏为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表现,并寻找破解困局的办法。
2.如果我们只强调其中一方的责任,就会造成成功时争功抢赏、失败时推责怨人的不良局面,进而造成双方都不服气、都有不良情绪,最后谁都不乐意认真去做事。如果反过来,成功时多强调是对方的功劳,失败时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大家就都乐于接受这样的成败归因,而且会自愿地加倍补偿对方:你说投中了是我的功劳,我也就变得谦虚起来,强调说你的功劳更大;你说投不中是你的责任,我也就变得大度起来,坦白地说我也有责任。(https://www.daowen.com)
3.人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本身就容易烦躁不安,如果有人再来对着你指责报怨发牢骚,你的情绪会怎样?这时候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冷静下来,而且会更加心烦气躁、躁动不安,本来可能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内心,静下来理智冷静客观分析,现在却做不到了,变得不再理智冷静,而且注意力集中方向会恰恰相反,开始推诿责任、强调别人的过错;被指责的一方感觉没有得到公正评价,也会变得冲动不理智。双方就此陷入僵局和恶性循环之中。
4.家长和孩子可以借这个移动接球游戏学习和体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1)在内外维度上,一个人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2)在稳定性维度上,一个人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感;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3)在控制性维度上,一个人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家长今后要据此引领孩子学会适当归因,以帮助他积极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