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实情境对网络信任产生的重要影响

现实情境对网络信任产生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认为现实情境中的因素不会对网络信任产生较大影响的观点显然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即个体不可能独立于现实而仅存在于网络空间中。人们不仅会将制度、社会规范、道德约束等现实因素带入到网络世界中,而且会将现实世界中形成的“刻板印象”[60]也融入网络世界中。“刻板印象”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将现实世界中的经验、情感、意识等带入网络世界之中。

现实情境对网络信任产生的重要影响

虚拟角色是网络信任的主体,亦是影响网络信任建构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能够对网络信任建构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毕竟,个体行为在受到内部制约的同时也会受到外界的制约。[52]罗特尔将那些除了信任主体之外的,能够对信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作用于信任主体来发挥其对信任关系的影响作用的事物都称为信任的客体。[53]何明升、白淑英等认为能够对现实信任关系产生影响的客体是外部的制度环境社会规范、社会的道德约束、信任主体当时所处的情境特征;而对于网络信任关系而言,网络的虚拟性及匿名性特征使得前两者的作用大大削弱,因而能够对网络信任关系产生影响的客体主要是特定的网络情境,而网络情境对网络信任关系的影响非常有限。[54]另外,有学者指出,信任的发生与当时的发生情境有关。[55]即使是已经获得信任的个体,情境依然可以发挥影响作用。[56]由此,情境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现实世界信任的建构中,而且在网络世界信任的建构中依然适用。同时,有学者也指出,社交双方对网络情境的共同认知是网络信任关系得以建立与维系的基础,不同的网络情境会产生不同类型及程度的网络信任。[57]

不过,本研究认为以上观点显然存在不足之处。根据上述学者的观点,制度与道德等只能对网络上的人际信任关系产生微弱的影响,即现实环境中的要素几乎不会对网络信任产生影响。然而,有学者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证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对网络信任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在人际信任水平较高的文化环境中,人们更愿意信任网上行为,网络社交中的信任水平也就越高。而在人际信任水平较低的文化环境中,网络上的信任行为则更多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征及社交技巧等。[58]因而,本研究认为“制度与道德等只能对网络上的人际信任关系产生微弱影响”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这种观点明显忽略了网络角色的创建者是不可能独立于现实而仅存在于网络空间的切实社会个体的事实。虽然网络信任发生于网络虚拟角色之间,但是网络虚拟角色毕竟是由处于现实社会环境之中的具体的社会个体来操纵与表现的。因此,网络信任建构是现实情境因素与网络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这个过程大致可以用图4-1表示。

图4-1 影响网络信任建构的情境因素的作用

因此,这种将网络信任置于现实情境因素之外考虑的观点明显忽略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合性,存在三点不足。

其一,以上观点明显割裂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及重叠性。对于本研究的被试而言,网络已经进入他们的生活达十年之久,早已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异常模糊,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界限的。他们现实生活的世界不是单一的网络世界,也不是唯一的现实世界,而是两者的结合体。在现实世界中,他们能够见到实际的活生生的人,但是彼此交流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却是来自由无限人组成的网络空间。(www.daowen.com)

另外,网络社交主体之“形”虽然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社交主体之“魂”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人;网络社交看似是超越时空的,不过其根本还是在现实世界之中。网络社交赖以存在的超越时空的网络空间可以被视为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的有限意义域,这个有限意义域仍然处于人类活动的场域之中,网络社交只不过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人类联系方式。

其二,信任作为一种在后天活动中习得的对周围其他人行为表现的预期[59],其本身无法摆脱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及社会构成的制约与影响。网络的介入虽然会对个体的信任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网络信任依然无法摆脱某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不过,制度、社会规范、道德约束等现实因素并不是即时在网络环境中发挥作用,而是长期作用于个体,影响个体信任观念的形成。信任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特质,虽有个体差异性,但这种心理特质的形成与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而,认为现实情境中的因素不会对网络信任产生较大影响的观点显然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即个体不可能独立于现实而仅存在于网络空间中。因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任态度与其在网络中的信任行为必然有一定的关联。

人们不仅会将制度、社会规范、道德约束等现实因素带入到网络世界中,而且会将现实世界中形成的“刻板印象”(Stereotyping)[60]也融入网络世界中。“刻板印象”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将现实世界中的经验、情感、意识等带入网络世界之中。网络个体会根据现实世界中的“刻板印象”来评价与考察他人。个体在进入网络世界之前是在现实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习得各种观念。在一个信任程度很低的现实世界中,个体普遍缺乏信任,在这种恶劣环境中,个体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在现实世界中,个体相互不信任,又何以会在网络上信任他人?我们很难想象出,在低信任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信任度较低的个体会普遍在网络上发展出较好的人际信任。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对于某些个体而言,有这种可能;但是对于群体而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此,日积月累,现实世界中的部分因素终究会促使个体形成某些观念,而这些观念可能会影响网络信任的形成与发展。

其三,个体在判断他人可信性时往往以现实世界中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作为判断依据,并以此对他人进行类别上的划分,这就大大降低了判断他人可信性的难度。而当经验不能作为信任判断依据时,个体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的信任观念就会在网络信任建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而个体的经验和信任观念都是在现实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在网络信任建构过程中,现实世界中的某些因素依然会发挥影响作用。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本研究将从现实情境及网络情境两个方面探讨影响网络信任建构的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其中,个体受现实情境因素影响形成的信任观念会在网络上发挥作用,现实情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间接的,因而对现实情境因素影响作用的探讨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以具体要素为例说明现实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信任观念的形成。而对网络情境因素影响作用的探讨则聚焦于个体网络社交时所选取的具体情境这一微观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