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人的尊严价值,而非异化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人的尊严价值,而非异化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保持一致——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力求让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感受到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而非在自身劳动行为中感受到异己的、异化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过程中,走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误区,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人的尊严价值,而非异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保持一致——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力求让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感受到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而非在自身劳动行为中感受到异己的、异化的存在。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的第二个规定就是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8]。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者与其劳动过程和自身劳动行为应该是同在的,而非异己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过程中,走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误区,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正是为了顺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作为实践主体“人”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构建、逐步完善起“五大文明”整体性协调性发展的文明格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9]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是马克思当年批判的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中劳动者与其劳动行为异化的反向运动,旨在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www.daowen.com)

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不“翻版”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劳动者与自身劳动行为相异化的行为模式,也不“再版”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劳动者在劳动行为中过度倾向于“公而忘私”的“忘我”境界,而是致力于确证劳动者“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存在,而非致使劳动者在劳动中限于与自身劳动行为相异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