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造船?”
他回答:“一是手上的钱存银行里利息低,跑不过CPI,得为闲置的资金寻找出路;二是现在的钢材降价厉害,已经从高点处的每吨六七千元,降到了三千来元,以前造一条载量1100吨的大船得二百来万,现在只要一百万左右,现在造船厂的生意特别好,大家都在抢着造船。”
第二个问题:“造船之后怎么经营?”
他回答:“造好船交给船老大,签订租赁合同,船老大统一经营,每年定期分红。”
咦,听起来不错。袖手捡钱。
第三个问题:“运费怎么算,也就是每年的利润怎么样?”
他回答:“每吨运费基本就是十四五块钱,1100吨的载量,一趟能赚2万。按照一月一趟算,一年就是二十来万。所以,跟船老大签合同时,通常签一个固定的数,一年十四五万元吧。”
第四个问题:“还有其他成本吗?”
他回答:“有。办个船证,每年审一次,交几百块钱的管理费。每年再修整维护下,也得几千块钱。还得雇个船工,现在基本上每月3000块钱工资。杂七杂八,一年得花掉4万多块钱。”
第五个问题:“一条船能用多少年?”
他回答:“十四五年。之后旧船拆解,当废铁卖掉,按现在的价,能卖将近三十万块钱。”
问完这些之后,我就跟朋友算了一笔账:假设这条船总造价按现价的最低限算,100万;服役时间按最长的算,15年;每年租金收入,我们就朝多了算,固定15万元;维护及工人工资等零碎支出朝少了算,4万元;旧船处理也朝多了算,30万元——那么,每年租金收入减去各项支出,还剩11万元,乘以15年,共盈利165万元,卖掉旧船后,共195万元。就算是200万吧,也就是说,你用100万元,用15年时间赚了100万元,利润率是多少呢?大概地估一下,也就百分之四五吧?而中国的经济呢,我估算着,至少未来十年,每年能增长7%,之后五年,再降一个台阶吧,5%总是能保障的吧。如此算来,你的利润率,恐怕还是跑不过通胀呀?
朋友听了,默然。过了几秒钟,说:“但是这生意安全,没有风险呀。”
我一听,笑了。前边我给他算的是最直观的经济账,接着,我就掰着指头,给他算了一笔还没有加进去的潜在风险账:从宏观上讲,国家的经济结构一定会转型,未来十年,房地产一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好,钢铁、煤炭这些大宗商品需求量下降,价格极有可能会继续下降。钢价如果继续下降,船的价值就会随之下降;煤炭需求减少,运煤的生意恐怕也不会太好,运费就会下降。刚才你也说了,现在造船的极多,船一多,竞争就大,这本身也会造成运费的降低。另外,从趋势上看,未来人工工资等其他零碎支出,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如此,未来风险极大。
朋友不语。沉默了一会儿,又狠狠地说:“我还是认为造船比存银行好。”
既然已经讲到这儿了,我索性讲话讲到底,便耐心地继续给他分析:“除了上边这些宏观上的潜在风险,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你还有一些微观上的风险——这条船上百万元,它的流动性是非常差的,比如万一你有急事想出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沽出兑现的,也就是说,它的兑现性非常差。另外,船老大的信用、不可预知的天灾,如此等等,这些消极因素都还没有考虑进去呢,尤其是经营这条船,你本身浪费的人力、精力,还没计入成本呢!”
讲到这儿,朋友不耐烦了,反问我:“既然这样,像你所说,造这条船还亏本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造船?人家都是傻子,就你聪明?”
我笑了,说:“从投资的角度讲,大多数人做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事情。”朋友瞪着眼睛问我:“那你说,不造船我干什么好,还让它躺银行里,天天贬值?”我说:“你买股票啊!现在大盘不到2000点,未来牛市一来,翻倍是没问题的。”朋友哈哈大笑起来:“谁像你这么能,会炒股!”
我突然明白了,朋友到我这儿来的目的,并非征询意见。他已经下定决心造船了,并不存在商量请教的问题。他就是来给我说这个事的。就像对我说“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一样。我非常惋惜。救人是很难的。做好事不能一厢情愿。我笑笑,不再多言。
这事儿看似简单,表面上只是一位朋友计划投资建造一条运输驳船,在万千普通百姓家中,不过是一项简单的理财规划,但在我眼中,它暗含着一个重大的理财投资命题,即如何让我们的理财和投资更为安全。
因为知道我投资股市有几个年头了,经常有朋友跑过来问我怎样投资,我总是回答:“一定要安全。”来问投资的,肯定都是想赚钱的。我不谈赚钱谈安全,来者听罢,总难掩失望之情,以为我在敷衍。其实,是冤枉了我。我不仅认为安全很重要,而且认为投资的第一要义就是安全。
当年有人问巴菲特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股神答:“第一是不要亏本,第二是记住第一条。”所以安全是投资的前提,没有安全做保障,哪怕成功的投资也是投机,成功只能归功于运气成分。而若想确保投资的安全,则投资之前一定得有一番冷静的测算和预判。这就是我常说的:投资的前提是安全,安全的前提是冷静。
基于这一方面考虑,朋友投资造船这事儿引起了我持续的关注。我希望把它作为一个案例,来检验一下我的投资安全观。
一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一个船厂参观,跟船厂老板有了如下一番交谈——
我问:“现在钢板多少钱一吨了?”(https://www.daowen.com)
答:“2400块。”(事实上,后来钢材下跌得更惨)
我问:“现在造一艘1100吨的驳船得多少钱?”
答:“杂七杂八,总共加起来,最多不会超过85万元!”(事实上,最低的时候,只需要40万)
天哪,朋友的船刚造好,就白白损失了15万(最低的时候,其实损失超过本金60%)!
我问:“现在运费怎么算?”
答:“降了,现在一吨也就十块、十一块了。”(事实上,后来运输一度降到五六块钱——其实已经没法做了)
我问:“为什么降这么多,去年不还是十四五块的吗?”
答:“用煤少了,船又多了。”
我问:“工人费用怎么算的?”
答:“现在工人工资噌噌地往上涨,一个月不给3500元就没人干了,经验丰富的,至少得4000元!”
我问:“船老大好找吗?”
厂长笑:“你说呢?那么多船!船老大也得挣钱啊。找不着活,他敢雇那么多船吗?”(事实上,因为经济的低迷,大多数船队曾经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几无生意可做)
所有条件,全面恶化。一条运输驳船的收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我上述方法重新算算。反正我是懒得算了。
这期间,股市里又发生了什么呢?大盘总体涨翻一倍多。很多个股上涨数倍。即使此后发生了罕见的连续千股跌停的世纪性大股灾,最低点的大盘也比起动前高出30%。
个人认为,未来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进,大宗物品价格将会触底反弹,钢价也肯定会有所回升,朋友也许还有机会在单纯的船价上收复失地,但是至少有3点损失却永远无法挽回了:
1.机会成本——比如,投资股市所应该带来的收入,这个可能是最大一方面的损失;
2.预期中的运费收入——即便经济能重新回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期(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造船的时机选择不好(大家都在扎堆造船,同业竞争激烈),煤炭运输业最好的时光也已经过去了;
3.折旧——这个好理解,不多说了。
后来再见到朋友,想问问船的事儿,他脸拉得老长,讪讪的。
写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那将来形势要是再变化呢?比如,将来要是发生超级通货膨胀呢?”
的确,一般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要是国家真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只有两类人最赚便宜:一是在银行里有高额贷款的人——因为贷款贬值了,也就是能用较少价值的钱还以前较大价值的账了;二是拥有实物资产的人——因为贬值的是纸币,实物的价值不会变化,而价格则会随着纸币的不值钱而在纸币的数量上不停地飞涨,最终抵消通胀,从而达到抵御通胀的效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方面的回答:
首先,我非常不赞成这种把国家前途看得一文不值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的国运,我不相信崩溃论者,我更相信罗杰斯——罗杰斯长期看好中国。即便罗杰斯,实际上也是一个参考。我更相信我们的政府,我更相信我们的人民。除此之外,我还相信我的观察,我的常识告诉我:在一个经济逐渐繁荣、综合实力稳步上升、全国人民都有着统一的忧患意识、呼吁并同意政府搞改革的国家,很难发生那么不堪的一幕。
其次,即便真的发生了所谓的超级通货膨胀,关于经济、关于股市的常识也告诉我们:股票是企业的证券化,其实质就是一种实物资产——急剧恶化的通胀系数会短期冲击股价,但将时间稍微拉长一点,通货膨胀的系数就会慢慢地折算传导到股价上。因为按贬值后的货币计算,企业的资产净值增加,股价同样会上涨!这时候持有股票和持有实物资产是可以画等号的。甚至因为股票的兑现性、流动性,比个人拥有傻大笨粗的实物资产更具有比较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