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冀南村落的多神信仰及对灾难的记忆

冀南村落的多神信仰及对灾难的记忆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冀南的村庄,但凡有一定的建村历史,其内部的信仰空间都比较鲜明,呈现出一种多神信仰的样貌。村落多神信仰的现状往往与村民对于灾难的记忆密不可分。洗马村菩萨会在会人员有五六十人,绝大多数为妇女,她们是村中信仰活动的主干力量,不仅操办村落日常祭祀,打醮时也是主力军。醮会是村中最大的信仰组织,由村中热心行好的人组成,成员达几百人,有男有女,女性居多,菩萨会和佛爷会成员是其核心组成。

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名词,“冀南”泛指河北省南部地区。该区域位于华北大平原腹地,历经古黄河、古滹沱河等河流长时段的泛滥冲击,地形以沙丘、平原为主。广袤平坦的冀南大地孕育了单调均质的社会景观,相似的村落景致、类同的生活方式、共享的口述传统与相近的伦理价值一起描绘了一种同质化的生存图景。然而,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常态表象下,却蕴含着另外一种异质化的“非常”的村落生活,那就是基于神灵而形成的信仰活动。冀南的村庄,但凡有一定的建村历史,其内部的信仰空间都比较鲜明,呈现出一种多神信仰的样貌。[2]广宗县洗马村便是这样一个典型村落,它位于县城北4公里处,历史较为悠久。洗马之名与冀南一带广泛流传的“刘秀走国”的故事有关。相传西汉末年,王郎兵马追刘秀至此,刘秀隐匿树林,待追兵走后,在此洗马,故得名。村西旧有大坑,据传为洗马潭旧址,今渐平。[3]洗马实际何时建村,今已无从考证。清嘉庆十年修郭氏族谱“序言”称本姓“自洪武年间迁于广宗县洗马村”,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旧志上第一次出现“洗马”村名,据此二项可推断,洗马建村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全村现约2400人,张姓为立地户,李、郭、孟为村里的主姓,其中李姓又分东李和西李,并不是一个家族。东李人口最多,占全村的一半左右。从村貌上看,洗马是一个普通的农业村落,错落的房屋,狭窄的街道,看似与周边村庄并无二致。古黄河、古漳河等在此地长期泛滥淤积形成百里沙丘地带,洗马即处于沙带之上,周边沙岗与洼地交错分布,每至风起,沙尘飞扬,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村中现有耕地2400余亩,但多为砂质、砂壤质褐化潮土,较为贫瘠,少量好的土地一年可种植两季,春季种小麦,秋季种玉米或谷子;其他土地则只能种一季棉花。

村落多神信仰的现状往往与村民对于灾难的记忆密不可分。历史上,洗马村一带天灾人祸频繁发生。村西不远处便是曾经泛滥成性的老漳河,处于河道拐角处的洗马村是自然灾害的常发之地,洪涝、旱灾最为频繁,风灾、霜灾、雹灾等亦时有发生。据《广宗县志》记载,明宣德八年(1433)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的510年间,发生旱、涝、洪灾害71次,平均7年一遇。每遇自然灾害,则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民大饥”“民相食”“人有饿死者”等字眼在旧志中时常出现。[4]除了天灾,当地还饱经战事之祸。历史上,广宗一带各类战事频发,农民起义更是经常爆发。据旧志记载,明以前曾有施、张、崔、董、刘五个洗马村,但明建文帝与燕王争战时,广宗正当战区,军民死伤惨重,人口锐减,五个洗马逐渐合为一个村子。在清末赵三多、景廷宾领导的多起农民起义中,广宗一带也是主要战区。频发的自然灾害、恶劣的耕种环境加之常年的战乱,使当地人居无定所、生计艰难。于是,生活安宁、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便成为当地人普遍而至高的追求。其中,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求助于各路神灵,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广宗一带信仰风气浓厚,儒释道交融杂生,民间信仰更是长盛不衰,村落之中基于不同神职功能而形成的多神信仰成为常态。

洗马村中现存庙宇四座(观音庙、玉皇庙、龙王庙、土地庙),佛爷会、菩萨会、醮会等信仰组织健全,信众定期举办敬佛爷、扎菩萨、打醮[5]等信仰活动。家户之中亦多供奉各路神灵。据统计,洗马村中所供奉的神灵种类繁杂,数目众多,详见下表。

洗马村现有神灵统计表[6](https://www.daowen.com)

(续表)

与众多神灵崇拜相适应的是,村中有一套完整的信仰组织机制来负责年度的祭祀活动。因遭遇天灾人祸,当地逃亡、迁徙的事情时常发生,这就导致了村落内血缘混杂,家族的力量相对薄弱,村民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依靠来应对不期而至的种种灾祸。于是,各类民间结社随地缘应运而生,其中尤以信仰组织最为兴盛,佛爷会、菩萨会、天地会、阎王会、醮会等遍布乡野。[7]洗马村现有佛爷会、菩萨会、醮会三个信仰组织,其规模从小到大,依次递增,而且各组织之间存在相互嵌套的关系。佛爷会是传统的老会,其组织和参与者多为老年妇女,每月初八日聚集摆会,敬奉释迦牟尼佛。[8]菩萨会在当地较为普遍,供奉南海、普贤、文殊三尊菩萨,其中尤以南海为主。洗马村菩萨会在会人员有五六十人(包含佛爷会成员),绝大多数为妇女,她们是村中信仰活动的主干力量,不仅操办村落日常祭祀,打醮时也是主力军。醮会是村中最大的信仰组织,由村中热心行好的人组成,成员达几百人,有男有女,女性居多,菩萨会和佛爷会成员是其核心组成。醮会负责隔年一次的打醮事宜,它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和运行机制,设男女会首各四名,其下设组长若干,每组负责一项具体工作。除此之外,村中还有一些“不在会的”,每逢有村落祭祀活动,他们都去祭拜,但是不参加具体的组织工作。这些人和在会的人一起构成了洗马村的信众群体,约占全村人口的95%以上。不拜神、不参加信仰活动的村民,约占5%,以年轻人和其他宗教信仰者(如基督教)居多。可见,就整个村落而言,洗马的信众人数占绝大多数,且神灵种类繁多,信仰组织严密,仪式举行频繁,风气甚为浓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