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文化的标志与万神谱——揭秘楚地神祇信仰

楚文化的标志与万神谱——揭秘楚地神祇信仰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反,《荆诀》与楚文化的联系并不明显,这可以由以下几点来看:以“荆”称呼楚是西汉时期的常法[16];使用三爻数字卦占卜,以及其文学或物质图像与抽象因素相联系;与作“祟” 的鬼神名称的联系。数术类文献予人的印象是,南方的楚文化、北方的秦文化与后来的汉文化都融合在一起了。除了“施糜”之外,其余的几种都见载于以上神谱名单中。

楚文化的标志与万神谱——揭秘楚地神祇信仰

我们需要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因素使得《筮法》可以被定义为楚文化的作品?我认为有很多因素。首先,它最有可能出自楚墓,很可能保存在楚墓无氧泥土中。其次,它可以解释目前可见的其他楚占卜记录。再次,有一些字体特征与楚地出土的其他文本类似(湖北秦墓中发现的《归藏》似乎与之类似)。最后,在《周易》传统中,北方和南方与水火相关的卦“坎”与“离”在《筮法》中被颠倒过来。按照《筮法》,男性的“坎”应该代表火和南方,而不是女性的“离”。清华简《筮法》中,阳性以及男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文献写成的年代,楚国认为自己代表南方,但同时楚人势力也越来越多地延伸至黄河长江流域之间的地区,挑战其他中原国家对古代中国世界的霸权地位。当然在政治上,楚败于秦,但最终在汉帝国崛起后,重新获得一些文化上的胜利。

相反,《荆诀》与楚文化的联系并不明显,这可以由以下几点来看:(1)以“荆”称呼楚是西汉时期的常法[16];(2)使用三爻数字卦占卜,以及其文学或物质图像与抽象因素(如时位标志)相联系;(3)与作“祟” 的鬼神名称的联系。由于“祟”被视为造成疾病的原因,因此《筮法》和《荆诀》都可以用祝由诊断疾病。“楚” 和“荆”这两个术语都指“荆棘”,在清华简《楚居》中,这是楚先诞生神话中一个用于治疗难产的物体。[17]

从理论上讲,文化连续性的一个表现可以在其所崇拜的神谱中找到端倪。[18]但事实未必如此。我们在上面看到了《筮法》和《荆诀》所代表的两个神谱。在《筮法》和《荆诀》中,可以认为在人与鬼神的互动中存在四个层面的内容:占卜工具(骰子和筮草)、数字、八卦或干支之名,以及作“祟”的神灵。既然《筮法》和《荆诀》都不是考古发掘所获文献,那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筮法》《荆诀》中的神灵与包山占卜简中的神灵。在包山卜筮祭祷简中,可见五个层次:占卜者、工具名、数字或龟裂缝,以及两套鬼神系统。其中的一套,可以向之祈祷,以请这些神灵帮助竹简的主人解决问题;另一套系统中的神灵则是作祟的神灵,最终会被用各种方式驱除。(参见表三)

表三 包山卜筮竹简记录的鬼神

续表(www.daowen.com)

① 晏昌贵主张渐木位是一个有矮木丛的位置;陈伟认为它是一个灵魂处所;来国龙认为它实际上指代常见于楚墓的木雕(鹿角、吐出的长舌)的台座,传统上被理解为是墓葬的守卫。来国龙认为它是一个主生产的神。详见晏昌贵:《简帛数术与历史地理论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86~188页;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页。G.Lai.Excavating the Afterlife: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ese Relig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15,31,202,203 n.13,122-129.

由于《筮法》和《荆诀》都是占卜手册类文献而不是占卜的记录,因此不会记录结果。有趣的是,尽管每个文本中都有不同的神灵,但总有一些神灵是重叠的:如近世祖先、早夭之人、环境(包括自然和建筑)特征,等等。当然,两种文本中也有一些独特的作祟的神灵名,这些神灵只见载于一种文献中。但是,从目前可见的多种数术类文献中,从神灵的名称以及对待神灵的方法方面,我们并不能确定楚鬼神的特征。数术类文献予人的印象是,南方的楚文化、北方的秦文化与后来的汉文化都融合在一起了。[19]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晋、梁、荆等国家,都有巫师阶层,他们所行的仪式各不相同。汉代史家记载,荆地的巫师祭祀内容有“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除了“施糜”之外,其余的几种都见载于以上神谱名单中。“施糜”的发音为*ɭ.aj-maj,可能就是在《左传》文公十八年、宣公三年和昭公九年中写为“魑魅”或“螭魅罔两”的神灵。在《左传》中,“魑魅”是山林中的鬼神,需要驱魔。据《左传》,“魑魅”和神话中四凶族之一的“梼杌”有关,而据《孟子·离娄下》,《梼杌》是已失传的楚国国史之名。“魑魅罔两”在后代反复出现,甚至在敦煌的《摩醯首罗卜法》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如“青春魉鬼”“匿然魍魉鬼”“点然魍魉鬼”等。虽然这些神灵与楚国的神话有关,但都没有出现在任何楚文献中,甚至在近期多见的数术资料中,也没有这些神灵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