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政策法规对师德规范的影响

教育政策法规对师德规范的影响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规定》的此次修订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管理规定》的很多内容,在明确高校自主管理权限的同时,要求高校同步建立管理规则与具体办法。新修订的《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将从学生管理的具体实践层面,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转变观念,理顺关系,按照各自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职责、权限相适应。

教育政策法规对师德规范的影响

《管理规定》的此次修订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学生管理原则与制度的变化,对高校改革发展的全局将产生重大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一)深化和推进了高校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之一。高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其依法实施管理的职权与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管理方面。实践中,在高校面临的法律纠纷中,学生管理活动既是高校产生法律纠纷和诉讼案件最为多发的领域,也是高校依法治校能力水平的直接反映。因此,如何依法加强和改善学生管理是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和关键。高校结合实际实施《管理规定》,将《管理规定》贯彻的法治原则、法律规定,具体细化为自身管理的制度与规则,既是落实依法治校要求的具体路径,也是能够让学生有切实获得感的直接举措,将大力提高高校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

(二)促进完善了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落实了高校办学自主权(www.daowen.com)

《管理规定》强调高校在学生管理中要依法办学、自主管理,要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服务意识,体现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要求,也为高校围绕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了改革方向,提供了制度空间。高校要落实好《管理规定》,不仅需要按照要求制定、健全自身的相关规定,更需要创新相关的制度规则,特别是体现自身特色与需要的制度。如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创新具体的学习制度、管理方式等;可以与学生之间在管理关系之外,建立特定的契约关系,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可以运用在学分认定、学习形式选择、转专业等方面的权限,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等新趋势,创新学习制度、培养模式等。同时,《管理规定》的很多内容,在明确高校自主管理权限的同时,要求高校同步建立管理规则与具体办法。这一理念和做法,也为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提供了明确路径,即高校主动完善内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建设是自主行使权力的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促进自主权的不断落实。

(三)推动了政府与高校之间构建新型关系,深化了管办评分离改革

按照《管理规定》确定的制度框架,今后教育主管部门在学生管理中的定位,将向平衡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转变,向依法实施监管和外部监督转变。高校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要从理念上、制度上,向尊重学生权利,增强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转变;由上位规则的执行者,向自身规则的创新者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对法律所规定的高校与学生、高校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确认,也与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方向相一致。新修订的《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将从学生管理的具体实践层面,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转变观念,理顺关系,按照各自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职责、权限相适应。[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