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学经典阅读:山园小梅(其一)

国学经典阅读:山园小梅(其一)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以梅自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颇具特色。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幸有微吟可相狎[7],不须檀板共金尊[8]。)[1]林逋(bū),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一说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其侄林彰、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2]众芳:百花。[6]合:应该。[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

国学经典阅读:山园小梅(其一)

林 逋

林逋是第一个以梅比德,将梅喻为具有士大夫高洁品性的美人的文人,从梅韵、梅品、梅境摹形刻影,使得梅花之格调在诗人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倾注之中得以升华。作者以梅自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颇具特色。诗中“疏影”“暗香”两句尤为著名,并且成为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非常大,连陆游都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3],暗香浮动月黄昏[4]

霜禽欲下先偷眼[5],粉蝶如知合断魂[6]

幸有微吟可相狎[7],不须檀板共金尊[8]

(林逋著,沈幼征校注:《林和靖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注释】

[1]林逋(bū)(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2]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www.daowen.com)

[3]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4]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5]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6]合:应该。

[7]微吟:低声地吟唱。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金尊: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思考与练习】

1.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以梅比德所赋予的士大夫怎样的精神品格

2.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说说我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隐士故事,他们都具有怎样的人格操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