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险指南:为中产阶级定制的高端医疗险

保险指南:为中产阶级定制的高端医疗险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端医疗险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端医疗险为了获得更多优质客户,开始尝试放下自己的身段。保险公司通过重新设计和组合产品,最终实现低至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的定价,让中产阶级也可以享受到高端医疗险的保障。保险公司放下身段的第一种方式是,调整高端医疗险的具体责任和结构,把套餐变为单点。一般说来,高端医疗险是不能为子女单独投保的。

保险指南:为中产阶级定制的高端医疗险

高端医疗险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从一开始,它就没想过“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自己从产品到定价都卓尔不群才是它的初心。就像路易·威登不会涉足万元以下的箱包市场一样,如果它真的想这样做,不说别的,它的消费者就不会答应。

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端医疗险为了获得更多优质客户,开始尝试放下自己的身段。保险公司通过重新设计和组合产品,最终实现低至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的定价,让中产阶级也可以享受到高端医疗险的保障。

保险公司放下身段的第一种方式是,调整高端医疗险的具体责任和结构,把套餐变为单点。

我记得自己刚毕业时工资不高,当时北京三里屯有一家刚开业的汉堡店。我和太太都喜欢吃汉堡,但菜单上的套餐价格都很贵,于是我们提前打电话问了一下,结果发现可以单点汉堡。这样一来,既可以省一半的钱,还吃到了心仪的汉堡,至于开胃菜、饮料、餐后甜点,不吃也无所谓。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高端医疗险。既然保险的保额、医院范围、涵盖责任都是灵活多变的,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方案。

比如,只保障住院而不保障门诊,就能让价格降低不少。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门诊的发生概率远高于住院,去掉这个责任的话,将会减少很多理赔金额。这个道理在介绍医疗险的时候我也讲过。

再比如,保险公司有一份名为“昂贵医院”的清单,包含了收费最贵、档次最高的医疗机构,北京的和睦家医院(及其下属门诊部)、上海的东方国际医疗中心、香港的明德医院等都被归为昂贵医院。如果你觉得三甲医院的国际部就够了,不必选择昂贵医院,就可以省下一笔钱。(www.daowen.com)

这样一来,市场上就出现了几千元钱的高端医疗险:只涵盖三甲医院特需和国际部,只保障住院责任,一年的保费只要三四千元(投保人为30岁的价格)。要知道,以月薪两万元的中产一族为例,每个月的医保就要2000多元(个人交400元,公司交2000元)。这样看来,一年三四千元的“高端医疗险”,价格真的不算贵。

保险公司放下身段的第二种方式是,主动开发儿童医疗险市场。

一般说来,高端医疗险是不能为子女单独投保的。想给孩子买,就必须自己先买一份,这似乎有点儿强制购买的意思。但其实这也不完全属于商业手段,保险公司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尤其是婴幼儿的患病风险高,单独承保不一定赚钱。不过既然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有的保险公司便打破了这条隐性规则。更何况,这种做法还可以充分利用为人父母的消费心理。

当爸妈的都知道,有时候自己舍不得花钱,却舍得为孩子花钱。所以,涉及孩子的高端医疗险往往会保留门诊责任,毕竟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会经常去门诊看病。而且,对增加门诊带来的保费提升,父母也更愿意接受——为了孩子嘛!只要不包含昂贵医院,一年交费一万元左右,就可以满足孩子的高端医疗需求。说起来,这年头给孩子报个补习班至少也得一万多元吧。

高端医疗服务下探的过程,也是中产阶级消费者逐渐适应它的过程。当中产阶级终于可以抱着“我是有钱人”的心态走进更高端的医疗机构时,却发现自己得时时考虑“这个是不是除外责任”“那个能不能报销”之类的问题,体验未免不畅。

在这个时代,拒绝新兴的中产阶级,就相当于拒绝了一个庞大无比的市场。更何况,今天的中产阶级未尝不能成为明天的高净值群体,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些,这个道理保险公司看来是知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