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简阳羊肉汤的历史记载与认同

简阳羊肉汤的历史记载与认同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这批羊在临近新中国成立时,被当时简阳的周家、老君及三岔等地的有钱人买回,并与当地的“火疙瘩山羊”杂交。[3]如今在简阳、成都、四川乃至全国营业的简阳羊肉汤店面数量具体有多少,虽然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数据,但单就简阳本市而言,至少有几百家,这一点是可以认同的。据胡氏传人、目前简阳羊肉汤师傅年龄最大的胡锡纯老师傅回忆,羊肉汤的吃法,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有较大差别。

简阳羊肉汤的历史记载与认同

简阳羊肉汤由于在巴蜀江湖菜中名气较大、历史相对较长,有不少相关的文章、报刊和电视台报道、网上的资料[1],但目前内容最全面的还是简阳市政协学习文史委2007年编写的《简阳羊肉汤》一书。

简阳羊肉汤味道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大耳羊的肉质好,而大耳羊据说又和宋美龄有关:

曾任四川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主任的刘相模教授回忆说,抗战时期,宋美龄随蒋介石迁居重庆。宋美龄有用牛奶沐浴的习惯。当时重庆找不到足够的牛奶,便用飞机从美国运回一批努比羊进行饲养,取羊奶代牛奶。

抗战结束,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这批羊不便带走,宋美龄便将它们送给了当时的四川农业科研所用作科研。临近解放,成都政局不稳,科研所人心惶惶,努比羊由此流落民间。新中国成立后,科研所恢复工作,刘相模等人八方寻找努比羊下落,均无结果。

1980年以前,简阳为发展地方经济,先后引进成都麻羊和瑞士吐根堡羊、萨能羊等品种,结果均不理想。后来,以张长礼等人组成的科研调查组,广泛深入简阳农村……在简阳的养马、老君、三岔等地发现一种耳朵长、鼻子拱、体形高大、体重可达两百斤左右的山羊,大为吃惊!因为其外貌与体形均与简阳传统山羊——“火疙瘩山羊”差异甚远……后来经专家们鉴定,才得知这是一个新的山羊品种,即失踪了近40年的美国努比羊后代!

原来,这批羊在临近新中国成立时,被当时简阳的周家、老君及三岔等地的有钱人买回,并与当地的“火疙瘩山羊”杂交。“火疙瘩山羊”个头矮小,但生命力旺盛。于是,一个具有努比羊血统的杂交品种,在简阳民间保存并流传了下来。1981年,四川省科委召集相关科研部门,将新发现的具有努比羊血缘和特征的羊种正式命名为“简阳大耳朵山羊”。[2]

关于简阳羊肉汤的历史传说,最早追溯到西汉时期,称牛鞞县长董和创制,而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更是有刘备诸葛亮、简雍三种说法,全都是荒诞不经的附会之说。“没有人说得出简阳羊肉汤的出处……简阳羊肉汤的历史和发源地,却是个永远也难以揭开的谜”。[3](www.daowen.com)

如今在简阳、成都、四川乃至全国营业的简阳羊肉汤店面数量具体有多少,虽然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数据,但单就简阳本市而言,至少有几百家,这一点是可以认同的。《简阳羊肉汤》在“名店”一节中主要提到了胡世、董家埂、雷氏、廖世、赖氏、厚德六家,而“名厨”一节中的胡锡纯、李含江、雷氏兄妹、谢国玉、赖大嫂(杨文新)、马厚德张淑红夫妇也分别是以上六家的代表。[4]

简阳羊肉汤在做法上也有革新:

过去简阳羊肉汤的做法分清汤和白汤两种。民间乡俚做清汤,即:清水直接加羊肉……白汤就不是羊肉直接加清水了,而是煮羊肉前把羊骨架放进去,直到汤呈白色乳状再把羊肉放进去煮。

据胡氏传人、目前简阳羊肉汤师傅年龄最大的胡锡纯老师傅回忆,羊肉汤的吃法,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有较大差别。80年代前,熟羊肉不炒,切好后用一竹篓子装着,放进汤锅中煮几分钟取出倒于碗中,再舀两勺原汤就开始吃了。

80年代后,师傅们将切好的熟羊肉回锅爆炒,再加进一些调料,发现味道更鲜,也更受消费者欢迎。[5]

除了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内容外,简阳羊肉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变化?相关知名店面的成立时间、近年的发展怎么样?我们决定前往进行实地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