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学名词解释: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常见问题和案例选编

心理学名词解释: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常见问题和案例选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治疗又称行为疗法,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帮助求助者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职业兴趣测试对于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

心理学名词解释: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常见问题和案例选编

1.共情: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也常译为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设身处地等,包含三个含义:①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②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③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2.感觉阈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不同的,能引起我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而阈限值越低说明个体的感受性越高,阈限值高说明个体的感受性低。

3.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与精神疾病有密切关系,像我们常见的氨基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均属于神经递质。

4.行为治疗: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流派,是当代心理疗法中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行为治疗又称行为疗法,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帮助求助者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模仿法、冲击疗法等均属于行为治疗。

5.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本人职业咨询经验和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职业兴趣测试对于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6.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7.绘画心理测试:是让求助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比如常用的“房树人”“雨中人”等,是求助者心理状态分析的一种工具。

8.家庭治疗: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这种治疗方法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

9.戏剧疗法:运用戏剧和电影过程来达到症状的减轻、情感的生理整合及个人成长的治疗目的,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戏剧游戏、摹拟喜剧、木偶剧和其他即兴表演等。

10.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求助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不良认知,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代表性的有合理情绪疗法(BEBT)、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疗法(CT)。

1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引导求助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同一事件的不同层面,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

12.催眠疗法:也称催眠治疗,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助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求助者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咨询师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求助者的思维和情感中,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13.系统脱敏法: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通过诱导求助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4.空椅子技术:是使求助者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常常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求助者坐在其中的一张,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一个“失败者”,以此让求助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进行对话。目的就是帮助求助者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15.OH卡牌心理投射技术:OH卡牌由88张图卡和88张字卡组成,是一种心理投射卡。透过88张精炼的生活化的文字卡,配合88张似是而非的图卡所组成的7744种随机的组合,来呈现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心理状态或者意象,是咨询师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自我探索、心灵沟通、潜能开发、亲子互动、艺术治疗与团体游戏等。(www.daowen.com)

16.人本主义疗法: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求助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求助者中心疗法就是其中的代表。

17.摄入性会谈:是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了解求助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旨在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健康状况、工作状况等方面信息的会谈方式。

18.镜映:自体心理学(属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概念,用来描述父母与婴儿之间积极的情感回应与互动,它指父母作为自体客体对婴儿夸大的、展示性自我的正向响应或欣喜反应,这种响应会给婴儿一种全能操控感和某种夸大的自我体验。镜映作为来自自体客体(父母)的一种情感回应,确认了儿童在活力、伟大与完美上的天生意识,可以促使儿童发展并维持一种自尊和自我肯定的抱负与雄心。

19.积极赋义:是家庭治疗中的重要技术,是指对家庭成员当前的症状、家庭系统状况从积极的方面重新进行描述,放弃挑剔、指责态度而代之以一种新的观点。这个观点从家庭困境所具有的积极方面出发,并将家庭困境作为一个与背景相关联的现象来加以重新定义。

20.“人在情境中”理论:“人在情境中”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常用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三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是把人看作孤立的个案,要把人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来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

21.易感性人格:是指人格中致使个体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从而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方面,是一类高患病倾向的人格特质

22.“蝴蝶拍”技术:“蝴蝶拍”是一种寻求和促进心理稳定化的方法,是可以帮助求助者增加安全感和积极感受的方法之一。双臂在胸前交叉,双手轻拍自己的双肩,好像母亲在安慰受惊的孩子时的力度和节奏,用这个动作来使心理和躯体恢复并进入一种“稳定”状态。

23.“家谱图”技术:源于系统家庭治疗,是以图的形式描述家庭从祖父母到自己三代人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可以帮助咨询师对求助者及其家庭系统保持一种系统观。“家谱图”作为工具可以很方便、快捷、有效地收集横向维度上的有关家庭信息;探索、解释、分析求助者的困扰或问题;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模式。

2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自然灾难(地震洪水飓风疫情……)、人为灾难(空难、海难、车祸……)、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战争、抢劫、强奸、家庭暴力)等容易诱发人们创伤后应激障碍。

25.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一种心理映射技术。是指求助者选择一些模型(玩具)摆放在特定的沙盘中构成一些场景(作品),从而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一些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无意识地释放和投射在沙盘中,进而激活求助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及成长的力量,达到治疗的目的。

26.意象对话疗法:是中国本土原创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由朱建军先生创建。意象对话疗法以想象为主要方式,运用原始认知系统(即中国人的“象思维”),通过意象来探索、呈现、调节、治愈人的深层心理状态。

27.化解情感痴缠法:一种心理咨询技术,专门针对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困扰,帮助求助者摆脱诸如不恰当的恋情、对父母过分依恋,对多年照顾的主人或仆人、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甚至是宠物等等过分依恋的心理状态。

28.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从而回避某些活动的人格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