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地湾之谜:揭秘女娲神貌和身形的上古神话记载

大地湾之谜:揭秘女娲神貌和身形的上古神话记载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山海经》还是《楚辞·天问》,这两部先秦著作所讲述的也都是上古神话,然而这两个著作中并没有女娲神貌的详细描述,甚至对其身形也未曾有过一丝描述。(图四)《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列子称这四个氏族有大圣之德。

大地湾之谜:揭秘女娲神貌和身形的上古神话记载

列子·黄帝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无论是《山海经》还是《楚辞·天问》,这两部先秦著作所讲述的也都是上古神话,然而这两个著作中并没有女娲神貌的详细描述,甚至对其身形也未曾有过一丝描述。或许那时候有一部分人可能认定女娲是以正常人型存在的,因为在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中,女娲就是以自己的样子造出众生的。然而后世却慢慢地将女娲的形象演变成了蛇身,但是女娲的这一形象究竟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呢?

我们常听到“牛鬼蛇神”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蛇为神,可为什么将蛇奉为神明呢?蛇与女娲的联系在哪里?清朝人蒋骥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问女娲有奇异神变之体,谁制而造之乎”?女娲奇异神变之体究竟是谁制造出来的呢?(图四)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我们可以明确,在山海经中出现的人面蛇身的神明是烛九阴且与女娲无关。然而同是先秦时期,在战国时期的列子却指出了女娲的形象是蛇身,列子所说女娲氏拥有蛇身牛首虎鼻,与其同为蛇身的还有“庖牺氏、神农氏、夏后氏”。据后世所解庖牺氏即为伏羲,神农氏就是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夏后氏与禹建立的夏朝有关。列子称这四个氏族有大圣之德。所以后世女娲、伏羲、炎帝皆是实实在在的神明,被众生敬仰。夏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朝代,这四个氏族看来是一脉相承。据后世考证,炎帝生于姜水之岸,姜水在今宝鸡境内;夏王朝在河南、河北、山东三个省的交界之处;远古时期的女娲、神话之中的伏羲存在于天水。所以当我们回头思考时,便会发现这些神明的蛇身形象或许与部落图腾崇拜有关。

图四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

图五 彩陶鲵鱼纹瓶(来源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www.daowen.com)

图六 女娲形象

图七 女娲形象

图八 女娲形象

实际上,随着部落的发展,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已经结合了更多的宗教与想象。1957年10月,甘肃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了一尊人面鲵鱼彩陶瓶。(图五)鲵鱼就是我们所称的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叫声仿佛哇哇大哭的婴儿。可是这一尊彩陶瓶上的鲵鱼却绘制成了人面,说明当时这个氏族的图腾是以人面为主的。先民绘制这个鲵鱼的时候为其绘上了鳞纹,鲵鱼的身上为何会有如此清晰的鳞纹呢。所以有学者将此图腾认知为蜥蜴,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文献传说提到过蜥蜴身人面。按当时的情况,这个拥有鳞纹的长身生物可能就是蛇,而且神话异志中也多有蛇身人面的神灵存在。我们甚至可以从伏羲形象的出现推断出,随着社会的更替,原来母系氏族蛙图腾崇拜已经变成了后期父系氏族的蛇图腾崇拜。东汉时期,王逸为《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做注,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自此女娲的形象开始明确,后世女娲的形象也一直以“人”型与“蛇身人头”的形象存在,之后未再变过。(图六、图七、图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