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官后稷,大地湾谜,黄河流域发展

农业官后稷,大地湾谜,黄河流域发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稷发展农业的传说也是众说纷纭,其中《诗经》中有三篇歌颂后稷功劳的诗篇,分别是《大雅·生民》、《周颂·思文》和《鲁颂·闭宫》。这也使得黄河流域能较早步入文明,并且长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可以说周人的农业经营功不可没。在后稷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的三秦大地上,周、秦、汉、唐等王朝均以农业为立国的基石,建立起称雄数百年的强大王国,也把后稷时代的粗放农业发展到传统农业的新高度。

农业官后稷,大地湾谜,黄河流域发展

农业文明是古代人类进步的主要标志,如果没有谷物种植的发明,人类可能还处在蛮荒时代,农耕经济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就为后稷崇拜渗入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基础,与其说是人们对后稷的崇拜,不如说是人们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依赖。关于后稷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传颂最多的还是来源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的解读:传说有一天,后稷的母亲姜嫄在散步,碰见一个巨人的脚印,突然感觉一股暖流在体内泉涌,冲击遍身穴位,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当她把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时,感觉腹中有婴儿在动,后来就生下一个儿子,以为是妖,就用尽各种办法抛弃他,但都没有做到,后稷母亲以为这是神的指示,就把婴儿抱回去抚养。因为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这个传说和伏羲的出生传说一样,不知是巧合还是传说中有了混淆,总之都是说明先祖乃神之子。

后稷发展农业的传说也是众说纷纭,其中《诗经》中有三篇歌颂后稷功劳的诗篇,分别是《大雅·生民》、《周颂·思文》和《鲁颂·闭宫》。《鲁颂·闭宫》中说:“黍稷重穋,植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从这里我们会发现,后稷教民稼穑,种植的有黍、稷和稻。从时间上我们可以进行推断,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在渭河流域,始祖就是农神后稷。从各种史料记载中不难发现,后稷所种植的一些农作物都是盛产于北方,尤其渭河流域降水丰富,土地肥沃,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在大地湾遗址中发现的炭化的黍粒,对于后稷种植粮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六)

图六 (来源:网络)(www.daowen.com)

中国农业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农业时代后,是周部落率先摒弃了粗放农业自然生产状态,把农艺措施运用于生产和实践。后稷教民稼樯,负责管理华夏族的农事活动,从而带动了整个关陇乃至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这也使得黄河流域能较早步入文明,并且长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可以说周人的农业经营功不可没。北迁,砥砺了周人逆境向上的坚毅品性,《史记·周本纪》有“不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的记载,因为戎狄部落的侵扰,周人正常的社会进程受到影响,但是周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农业,一直坚持农业经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步,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迁还促进了周人农业科技的进步,我们所说的“地宜”理论就是来源于周祖后稷,也就是说选择与创造良好的宜农环境,就是对中国农业最大的贡献。后稷传播农事向北到达过甘肃庆阳一带,还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农官体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理论知识,成为农事之师。他们把丰富的农事经验运用于周族的迁移中,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周部落能始终有效地和农业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后人对于后稷教民稼穑,使人民得以饱食,天下得以安宁反复颂德,《国语》中说后稷为了传播农业技术,勤劳农事而死于山野中,也使得后稷的农业英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在后稷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的三秦大地上,周、秦、汉、唐等王朝均以农业为立国的基石,建立起称雄数百年的强大王国,也把后稷时代的粗放农业发展到传统农业的新高度。这些后稷的传人们,面向西北,服务人类,不断为开发大西北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