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考热点作文冲刺: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

高考热点作文冲刺: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实,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向社会、通向大自然的通道。乘着“双减”的东风,我们正可以把走进社会、亲近自然的机会还给这些正处于身心成长期的孩子。文章从教育是一项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协同完成的工程谈起,继而分析当今教育中社会教育的缺失,从而落笔于“双减”之后应补上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这一中心议题,运笔流畅自然。

高考热点作文冲刺: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

王大淦

对下一代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协作来完成。

曾经,教育的状态是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的往返。受教育者被完全屏蔽在社会和大自然之外,取而代之的是泰山压顶般的课业负担和走马灯似的校外培训。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向社会、通向大自然的通道。当然,这也仅仅就是一条通道,至于走不走、如何走、走到何处、效果如何,还要看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以及每一位中小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曾有专家分析,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便存在一些“圈养”的状态,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人把自己读成了一条书虫,于是乎书里来、书里去,一生都在“经院”中打转转。虽然也少不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识之士,但很多人一生困顿科场。。

新中国诞生后,教育与社会、自然接轨。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教育(亦称智育)的功能被过度放大,甚至“一家独大”,于是教育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内卷”的形式压榨着学生的生存空间,挤占着学生的课余时间,限制着学生的行动自由,让学生成为行走的书橱和作业的机器。对于社会和自然,他们只落得“可远观,难亵玩”。

乘着“双减”的东风,我们正可以把走进社会、亲近自然的机会还给这些正处于身心成长期的孩子。比如让他们走出课堂,离开校园,经历社会的风雨,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去体味劳动者的艰辛,去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让社会这一大课堂为他们提供另一种全新的营养。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亲近大自然,看冰雪消融草长莺飞,听流水潺潺燕语莺声,嗅花香馥郁麦香醉人,触春风骀荡秋雨清凉……在美妙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感悟美好,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环境,领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www.daowen.com)

青少年的教育和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如果以为多做几道题、多参加两个兴趣班就可以顺利达成,未免对“教育”和“成长”这两个神圣的词语过于轻慢。很多教育都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所有成长都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一旦违背规律,试图速成,其结果每每适得其反,画虎不成反类犬。

“双减”政策从落实到实施、从实施到完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如何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亲近自然,还存在不少争议,这些都需要从长计议。而且开设好社会教育、自然教育这两门课,肯定比给学生发两套试卷、布置两篇作文并限定他们的完成时间要复杂、费力得多……但是,这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教育回归正道的必由之路。

好在“双减”政策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从容地把这一件该做的事做好、做细。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的突出之处有三点:一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文章从教育是一项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协同完成的工程谈起,继而分析当今教育中社会教育的缺失,从而落笔于“双减”之后应补上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这一中心议题,运笔流畅自然。二是见解独到,富有新意。文章始终抓住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来阐述,强调了学生深入社会、接触自然的意义,尤其是结尾部分对教育和成长特点的分析,令人深思。三是文采斐然,语言优美。文章虽为议论文,但文笔颇有散文的特点,凝练、形象、优美。

标杆作文五

立意角度:“双减”之后,应该给孩子补上亲情课和品德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