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高考热点作文冲刺

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高考热点作文冲刺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减”政策一下子卸掉了中小学生肩头沉重的负担,许多少年一时间会有些“失重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来人”,我感到我们的中小学生最稀缺的应当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少学生连课间去趟厕所都得挤时间,又哪来大块的时间自由支配,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文章开头一段对“自由”的解读,很有深度,很吸引人。

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高考热点作文冲刺

祁泰霖

谁都知道,“自由”一旦需要谁来“给”的话,它便不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对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成年,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护,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份“自由”自然也就需要师长们“给予”。

“双减”政策一下子卸掉了中小学生肩头沉重的负担,许多少年一时间会有些“失重感”。其实又岂止是他们,不少家长和老师恐怕也都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最大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原本被作业、补课塞得满满当当的课余时间一旦变成了“真空”,又该如何去利用?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是换一种名义继续施压,还是用以弥补当今教育中的各种缺失,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重回正轨?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来人”,我感到我们的中小学生最稀缺的应当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凡是当过学生的人,都有过被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牢牢捆绑的体验。不少学生连课间去趟厕所都得挤时间,又哪来大块的时间自由支配,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的中小学生,不只是在生活上,就连学习上也过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当然,这并不是指责他们的懒惰和被动,而是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不是掌控在自己手里——不少学生除了上课作业、课外培训需要亲自到场,其余几乎完全由家长代劳。周一到周五,在校园学习;周六周日,辗转校外辅导机构。除了“伸手”和“张口”,他们还能有其他的自由选择吗?

我至今还记得,上初中时从同学那儿得到了一本心仪已久的动漫书。可是始终找不到能安全打开它的时机——上课时老师看着,偷看课外书乃大逆不道之举;课余时间有值日班干部盯着,只要有人做一点儿与学习无关的事,瞬间就会被报告到班主任那里;回到家中有父母盯着,比如我,在家时被全程监控,离家后书桌书柜甚至床上用品每天都会被妈妈悄悄整理一遍。我只好偷偷将课外书揣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晚上作业完成后钻进被窝里打开手电筒偷偷阅读,可刚翻开书不久,我就就被前来帮我“掖被子”的妈妈抓了个正着……我不想再回忆因偷看课外书而受到的责罚,单是那种一直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的监控生活,只要一想起来就令人窒息……

看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都找不到场所和时间,更遑论课余时间或节假日能与小伙伴们一起打打球、踏踏青、看场电影、当回志愿者……那只是小说里、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学生生活,是全然不属于我的生活!(www.daowen.com)

所以,我真心为今天的“双减”政策叫好!如果要问我“双减”之后的“加法”如何去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家长们能够给中小学生一点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哪怕一周只有半天、一天只有半小时,好让我们能够自由地喘口气,读一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看一场特别想看的电影,畅快地打一场球,去周边公园遛一遛……

愿这一切明天就能够降临到我的学弟学妹们身上,愿新时期的学校和家庭充满自由和活力!

名师点评

文章亮点有四:一是内容真实、情感真切。作者以自身的生活体验真实再现了当今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身不由己”的生存状态,证明了“双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结构合理、构思巧妙。文章采用层层铺垫、卒章显志的方法谋篇布局,让最终的观点水到渠成,颇具说服力。三是选材精妙、证明有力。文章没有选择那些司空见惯的经典素材,而是选取身边的真实事例,尤其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令读者感同身受,感染力强。四是表达精准、语言凝练。比如文章开头一段对“自由”的解读,很有深度,很吸引人。

标杆作文二

立意角度:“双减”之后,应该把少年时代应有的快乐还给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