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散文鉴赏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散文鉴赏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过分强调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因此,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改变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下面以人教版高一教材散文单元的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散文鉴赏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过分强调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性、能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为解答上述问题,我在高中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建构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运用组织指导论和认识实践论,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为落实新课程理念,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教学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教学结构的转变。因此,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改变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组织指导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学的重点应转移到夯实双基、灵活应用上,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教师的任务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教师应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呢?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现代学生的学习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它应该是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它大多从感知理性知识开始,通过例证分析、尝试实践、独立应用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生通过学习对教材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解、巩固到应用,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培育,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与传统的特殊认识论不同,学以致用过程中的认识实践论强调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且特别强调知识学习重在实践,重在应用。因此,传统的知识课程“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应该转变为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www.daowen.com)

下面以人教版高一教材散文单元的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