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年龄班运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年龄班运用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语言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年龄班的语言教学游戏也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玩法、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并注意到个别教育,这一环节不可缺少,特别是对小班幼儿。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年龄班运用

一个人从出生到基本上掌握日常生活母语,大约需要五六年时间。在适当的时期接受适宜的语言刺激,是促进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语言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年龄班的语言教学游戏也各有自己的侧重点。

(一)小班语言游戏指导要点

1. 小班幼儿语言特点

3~4岁幼儿词汇量缺乏,概念不清,表达上受限制;对词语、语句记忆的范围小,影响对语义的接受效果。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这一时期,幼儿词汇量增长很快,其中名词、动词等易掌握的词占多数,并且开始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表示物体具体形状和品质的形容词,如大、小、软、硬、长、短、高、矮等,其他简单的副词(不、又、都),代词(你、我),介词(在、到),助词(的、吗、呢)等已开始使用,并懂得一定数量的反义词。但总的来说,小班幼儿的言语活动不能脱离眼前具体的情境和自身的动作,而且语言的连贯性差,往往会将句子颠倒,或说一些不完整的句子。

2. 语言游戏指导要点

3~4岁幼儿的语言教学以发音、正音和丰富词汇为主,因此该年龄的语言教学游戏应以发音游戏和词汇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教师可以直接参加,担任游戏的重要角色。这样,既可以为幼儿示范、提供模仿榜样,又可以调控游戏,实现游戏的目的。

3. 小班语言游戏案例

买图片 (小班)

活动目标:

1. 教会幼儿发准声母g、k、h的字音;

2. 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 鼓励幼儿能在集体游戏中大胆说话。

活动准备:

多于幼儿人数的小图片若干张(哥哥、裤子、黑板、蝌蚪、老虎鸽子卡车等),教师布置好的图片柜一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扮演卖图片的阿姨,创设游戏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在图片柜前扮演卖图片的阿姨,以生动的语言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游戏——买图片。平常妈妈是用钱为你们买东西,但是今天我们买图片不用钱,那怎样才能得到卡片呢?”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上来买图片的幼儿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我要买图片。”阿姨问:“你要买哪张图片?”幼儿要正确讲出自己要买的图片的名称,如“我要买裤子的图片”。说清楚了,阿姨就把图片卖给他。如发音不正确,就得不到图片, 阿姨再请别的小朋友帮助他,然后重新发音,如果发音正确,就可以得到图片。买到图片的幼儿要说:“谢谢阿姨,再见!”然后再请另一名幼儿来买图片。

教师强调游戏的规则和要求:上来买图片的幼儿必须有礼貌、按照要求进行对话,并且发音要正确、声音要洪亮,要不然阿姨听不清楚;没有上来买图片的幼儿要安静听,注意小伙伴说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当个文明的小裁判。

3. 教师领导幼儿游戏。

教师继续当售货员领导幼儿玩这个游戏三四次。边玩游戏边观察幼儿对游戏规则和玩法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地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同时注意个别教育,鼓励胆小、内向的幼儿上来买图片,促进每个幼儿发音水平的提高。

4. 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后,售货员的角色可由发音、辨音能力较好的幼儿担任。也可以分组游戏,由老师和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售货员的角色。

活动评析:

这个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发音、倾听和大胆说话。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开始,教师以售货员的形象开门见山地介绍游戏的名称,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使幼儿容易学会。

语言教学游戏规则,保证了语言活动目标的实现,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这样便于幼儿理解、遵守游戏的规则,学会游戏的玩法。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玩法、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并注意到个别教育,这一环节不可缺少,特别是对小班幼儿。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游戏规则、熟悉游戏的玩法,从而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用幼儿集体或分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游戏充分练习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则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

(二)中班语言游戏指导要点

1. 中班儿童语言特点

4~5岁幼儿发音器官已发育完善,能正确清楚地发音,口齿流利。这时期幼儿词汇增长速度更快,在已掌握的词类中,仍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对词义的理解较小班幼儿深刻、全面。对于一些抽象的名词如“昨天”、“明天”等还易混淆,对量词和数词的掌握仍有一定的困难,但能按基本的语法来组织句子表述自己的见闻,且语言的连贯性有了初步发展,但仍只能断断续续地叙述一些事物的片断。

2. 语言游戏指导要点

4~5岁幼儿的语言教学目的是以丰富词汇、会说完整的句子和提高表达能力为主,语言教学游戏也应以词汇游戏、句子游戏和描述性游戏为主。在幼儿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教师一般作为观察者和环境、材料的提供者进行间接的指导和调控。

3. 中班语言游戏案例

小猴连锁店(中班)

活动目标:

1. 熟悉故事“小猴卖圆”中的情节和内容;

2. 能够运用完整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3. 牢记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圆形的物品:游泳圈、圆镜、足球、饼干、帽子、碗、碟、圆表、呼拉圈、VCD碟、圆蛋糕、脸盆等,小猴及各种小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扮演小猴开店,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www.daowen.com)

老师戴小猴头饰,扮演一只开了一家专卖圆圆东西的商店的小猴子,然后请5位幼儿扮演顾客进行游戏。

2.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老师要求幼儿把买的圆圆的物品(游泳圈、镜子、足球、饼干等)分别描述出来,不能直接讲名称,然后教师猜。

3.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鼓励幼儿说出其他圆形物品的特征。

首先,教师提供故事中没有提及的圆圆物品,让幼儿观察描述。

然后,老师扮演小猴角色说:“我又进了不少新货,你们看,这是什么?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继续让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去购买圆圆的东西。

最后,教师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幼儿在购买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小猴你想买什么,而是告诉想买物品的特征,让小猴猜猜。

4. 小结游戏活动,并为下次活动提出要求。

老师:“今天,小动物们都在小猴连锁店购买各种各样圆圆的东西,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到了,我们请小猴再进一些其他形状的新货,,我们下次一起去买节日礼物好码?”

活动评析:

这个教学游戏设计中,幼儿通过扮演小动物进行交往,通过想象和生活经验表达来理解和发展故事情节,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语言练习,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好的帮助。

附故事: 《小猴卖“圆”》

今天一大早,小猴连锁店就开门了,小猴正忙着收拾物品。小鸭子来了,小鸭子说:“小猴你早,我想买一个圆圆的、可以用来学游泳的东西。”小猴说:“哦,你想买游泳圈,对吗?”小鸭说:“对。”它高兴地抱着游泳圈去学游泳了。小猫来了,小猫说:“小猴你早,我想买圆圆的、可以用来照着洗脸的东西。”小猴说:“ 哦,你想买镜子,对吗?”小猫说:“对。”它高兴地拿着镜子回家去了。小狗来了,小狗说:“我想买圆圆的、可以用脚踢的玩具。”小猴说:“哦,你想买足球,对吗?”小狗说:“对。”它高兴地带着足球上公园去了。小兔来了,小兔说:“我想买圆圆的、可以用来吃的东西。”小猴说:“哦,你想买饼干,对吗?”小兔说:“对。”它高兴地买了饼干回家去了。小猴真聪明,帮助小动物们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它的心里真高兴。

(案例改编自:黄维德,《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小猴卖“圆”》,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0.4)

(三)大班语言游戏指导要点

1. 大班儿童语言特点

5~6岁幼儿不仅能正确发音,而且能按语言意思来调节自己的音调。他们所掌握的词汇不仅在数量和种类上有所增加,而且对词义的理解也较为深入,开始能够掌握一些抽象、概括的词,并能运用一些连词、副词来表达事物的因果、假设、并列、递进、转折、条件等逻辑关系。他们还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比较系统地叙述自己的见闻,并开始从叙述静态的事物过渡到叙述事物的变化过程,语言的连贯性有了较好的体现。

2. 语言游戏指导要点

5~6岁幼儿的词汇相对比较丰富,可以说完整的句子,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因此,在游戏时,要求儿童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教育目的以语言的运用能力为主。为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可以通过鼓励、建议、澄清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地想象和创编,从而发展其应用语言能力。

3. 大班语言游戏案例

看谁说得好 (大班)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已掌握的形容词来描述图片,并编成一句完整的话,注意用词恰当;

2. 认真倾听别人描述,积极参与游戏,掌握游戏规则,培养语言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各种形态的大树、老奶奶、猴子、小弟弟等图片若干套。

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看的图片,你们想不想得到它们呀?”“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说得好’,谁说得好,做完游戏后,我就把图片奖给谁。”

2. 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例如小弟弟)问:“这是谁?”幼儿回答后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弟弟?”要求幼儿用学过的形容词来描述图片内容。例如:“小弟弟”可用胖乎乎的、聪明的、可爱的、淘气的、活泼的等词来形容。而后再问:“这个可爱的小弟弟在做什么?”要求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说一句完整的话,例如:“可爱的小弟弟在跑步”或“可爱的小弟弟在锻炼身体”等。

做摸卡片的游戏:让幼儿任意摸一张图片,并根据图片编成一句话。如摸到“小猴子”,可说:“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或说:“调皮的小猴子摔了个大跟斗”等等。

教师在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时注意强调游戏的规则:图片只能任意抽拿,不可挑选;说出的句子必须完整,不可以与其他幼儿重复。

3. 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与全体幼儿进行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可以让幼儿任意抽一张图片(例如猴子),说:“这是一只顽皮的小猴子”,“这只顽皮的小猴子在爬树”。教师引导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不重复别人的说法。

4. 幼儿自主游戏。

请几名能力较强的幼儿当提问者,幼儿分组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讲评,将部分图片奖励给描述恰当具有创造性的幼儿。

(注意:在幼儿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之后,可以将游戏材料放在区角中,使幼儿能够经常练习。)

活动评析:

1. 这个语言教学游戏的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创造性地表述,这些目标具体、明确、全面,难度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2. 各种形态的图片内容为幼儿的创造性描述提供了前提。

3. 活动开始时,采用语言讲述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创设游戏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激发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4. 语言教学游戏都负有一定的语言学习的任务,并通过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实现。该游戏要求幼儿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图片并说一句完整的话,这种规则不仅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而且促使幼儿在游戏中付出一定的努力,体现了语言训练的要求。

5. 教师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活动,请一名理解力较强的幼儿先玩一次游戏,起到了再次示范的作用,也可以发现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6. 采用分组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游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有锻炼的机会,并在游戏中学会积极倾听别人的谈话,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