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和田玉原料瑕疵揭秘-品真 凝脂美玉 和田玉

和田玉原料瑕疵揭秘-品真 凝脂美玉 和田玉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田玉的裂隙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在形成时就已存在,或是强烈的碰撞造成,还可能因为地质原因,如地壳的挤压或地震等因素所导致。① 和田玉的棉算是瑕疵吗?对和田玉的品相、价格有无影响?和田玉的浆石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硬浆与穿浆。结果显示,和田玉子料中的“浆”主要组成矿物是透辉石和粗粒透闪石,个别含有白云母。和田玉子料中“浆”的形成应与透闪石在形成过程中的交代残留有关。

和田玉原料瑕疵揭秘-品真 凝脂美玉 和田玉

众所周知,和田玉根据产状可以分为子料、山料、山流水料、戈壁料等,世界范围内更是产地众多,在选购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原料是不是真正的和田玉,之后再来评判选购和田玉的价值,而最为优先的就是玉质本身。上文中也都多次提及,首先是玉质本身的白度、润度、细度这些基础属性;然后再来看雕工、设计、创意、皮色这些加分项;最后看瑕疵,如裂、棉、浆、水线、杂质等这些减分项。这三个步骤对于评断一块和田玉的价值,可以算是比较公正且客观,并不带有任何的主观因素。但在实际的选购过程中,消费者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本书中对和田玉的品质和工艺都有大篇幅的介绍,下面就和田玉的瑕疵给藏友们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探讨瑕疵对于和田玉成品的加工以及价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裂

和田玉子料素以其高品质而著称,但其实在和田玉的业内也有“十子九裂”的说法,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子料都会带有裂。这些原料上的裂隙不仅会降低玉石的价值,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让人颇为头痛。和田玉的裂隙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在形成时就已存在,或是强烈的碰撞造成,还可能因为地质原因,如地壳的挤压或地震等因素所导致。而和田玉的裂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明裂和暗裂。明裂就是在玉石表面的外伤,这种裂隙清晰可见,可以通过加工有效地去除;而暗裂则比较麻烦,其存在于玉石的内部,即使借助工具也不易发现,经常在玉石的加工过程中才显露出来,令人防不胜防。虽然裂让和田玉不再完美,甚至变得非常不美观,但毕竟是天然之物不可强求。当然技艺高超的玉雕匠人会在设计的时候将裂隙合理避掉,通过巧妙的创意和加工依然可以得到传世精品。

2.棉

和田玉中的棉是一种白色晶体的聚合物,其主要成分以粗颗粒的透闪石为主,还有一些白云母。通常情况下棉会普遍存在于各类和田玉的原料中,无关产地、质地,可能浮现于玉石表面,也可能深入玉质肌理。当然,和田玉中的棉也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点状棉和片状棉,其分布的形态时而呈线状,时而呈云雾状,还有如芝麻点一般广泛分布在玉石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棉的分布直接贯穿整块原料,那这种原料很有可能不会进行加工,因为其内部品质不佳存在大量棉絮的风险很高。

① 和田玉的棉算是瑕疵吗?对和田玉的品相、价格有无影响?

棉是和田玉中存在的一种瑕疵,其对玉石的价值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棉在和田玉中分布较少或者存在于表面、边缘等部位,并未深入玉质内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工工艺有效地去除。但是如果棉遍布和田玉之上,或者比较深入玉质内部的时候,处理起来就相对比较麻烦,和田玉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可以说棉的多与少是和田玉干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 只有和田料子上有棉吗?青海料、俄料、韩料上有没有棉?

所有产地的和田玉都有品质高低之分,瑕疵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和田玉中的棉是在成矿时就已经形成,虽然产地各不相同,但是和田玉成矿过程却是大致相当,所以无论是和田料、青海料、俄料或者韩料等都会有棉的存在,棉的存在与否并非区分各个产地品种的依据。

③ 和田玉上的棉通过盘玩,可以去掉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不能去掉。上文有提到,棉的主要成分是颗粒度较大的透闪石,其性质是非常稳定的,仅仅通过盘玩是不可能把棉盘掉的。同样的情况下,无论多长时间的盘玩也无法改变和田玉的矿物结构和矿物组分,各类瑕疵也都不会因为盘玩就消失不见。

和田玉上的点状棉

④ 和田玉的棉,仅凭肉眼都能看到吗?

和田玉中存在的棉大部分都能直接观察到,但如果棉点较小且存在于和田玉的内部,在自然光下以肉眼观察是难以发现的,这时就需要用手电打透射光,此时棉就能显现出来并被观测到。如果通过以上方式,未见到棉的存在,或者棉非常难以被发现,那么此时棉对和田玉的品质和美观度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此时藏友们也不必为此过于纠结,否则反而无法欣赏到玉质的整体之美。(www.daowen.com)

玉质内部的棉有时不容易看到,但是很多时候在打光之下就可一览无余。

和田玉子料原石

在原石表层能看到大面积的浆石部分,玉质整体质量一般,浆石部分有明显的石感。

3.浆

在和田玉中,所谓的浆就是石性比较重的部分,它能以点、线、面等各种形式存在,浆主要是由玉质、棉等共生而成。浆会严重影响玉石的品质,是玉石中的一种瑕疵,不过若是在加工雕琢为成品的时候处理得当,就不会影响玉石的价值。通过强光手电的照射带有浆的部位,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几乎无法穿透浆的部分而进入玉石内部,所以也有浆石的称呼,突出的就是石性,这也是判断浆石的重要依据之一。和田玉的浆石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硬浆与穿浆。一般来说,带有硬浆的玉料其质地往往比较细腻,而带有穿浆的玉料则很有可能内部玉质较差,藏友们在选购时一定要多加留意。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郑默然老师的论文中有提到,使用红外光谱学分析、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等手段,对和田玉子料当中的不透明部分“浆”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和田玉子料中的“浆”主要组成矿物是透辉石和粗粒透闪石,个别含有白云母。根据矿物组成的差异,“浆”分为透闪石型、透闪石-透辉石型、透辉石型3类。和田玉子料中“浆”的表面特征与组成矿物的种类无关,仅与矿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结构有关,而玉质部分的颜色对“浆”的组成矿物、表面特征、分布位置等没有直接影响。和田玉子料中“浆”的形成应与透闪石在形成过程中的交代残留有关。

4.水线

水线是普遍存在于和田玉中的一种结构,在各个产地、产状的原料中都有出现,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相较来看,水线更集中出现于产自青海地区的和田玉中,是青海料的重要特征之一。水线在和田玉中一般以直线或者近似直线的形式出现,以肉眼观察其呈现为半透明类似筋一样的形态。水线对于和田玉价值的影响要根据其大小、长度、位置等,视具体情况而定,但相较于裂隙、棉、浆石等,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水线并不是石英等其他矿物,更不是有些藏家担心的裂,其实水线是一种天然结构,只不过是有明显定向排列的透闪石而已,成分和一般的和田玉完全一样,只不过一般的和田玉是纤维交织结构。水线定向有序排列的结构,因为紧密所以相较于周围的位置,透光性特别强,所以呈现出了半透明的质感,但是韧性略微有所降低,因为相互交织并拉扯的结构此时出现了一道“解理”。打个比方,就像平时掰桃子的时候如果顺着果核的延展方向施力,就会比较容易地将桃子一分为二。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料质不好,质地不细腻,才会出现水线,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水线位置的质量其实比周围的矿物密度还要好。

上海同济大学周征宇博士,在论文中也有提到,通过对青海玉与其中的水线进行X粉晶衍射(XRD)、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玉中水线的主要矿物成分与主体是一致的,均为透闪石,且含量更高、结晶度更好。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水线与主体部分呈突变接触,水线中的透闪石晶体为细长纤维状,具有明显的定向性。较高的透闪石含量和定向紧密排列的显微纤维构造是造成水线透明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这种结构还使其韧性降低。这篇论文也有效地印证了上述对水线的观点。

此图中通过打光,玉料中的水线清晰可见,对玉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和田玉“水线”偏光显微照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