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舞台灯光设计与应用-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

舞台灯光设计与应用-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台灯光回路设计是为舞美灯光创作人员提供艺术创作的空间和灵活用光的技术基础,是舞台灯光工程设计的重点。可从一侧或两侧渲染舞台色彩气氛;外侧灯和内侧灯交叉投射,可获得较大的投光范围。2)灯具根据演出灯光设计配置。图2-50 舞台侧光3)灯具排列及投射方法。左右柱光各设12只750W多功能PAR灯。顶光是设在舞台上空灯光吊杆下的灯具,每隔1.2~2.0m设置一道顶灯。

舞台灯光设计与应用-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

舞台灯光回路设计是为舞美灯光创作人员提供艺术创作的空间和灵活用光的技术基础,是舞台灯光工程设计的重点。舞台灯光回路的技术性能应能满足对整个舞台区域或对同一个表演区多个演员同时布光,能做到对任一区域都有满意的投光角度,可实现多方向、多角度照明,为创造理想的艺术效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条件。

1.光位配置说明

舞台灯光的光位配置包括面光、耳光、侧光、柱光、顶光、逆光、天排光、地排光、追光、流动光和效果器材等配置。

(1)面光配置说明。面光作为表演区的正面主光,主要用于照亮舞台前部表演区的人物和景物。本方案采用10°成像灯、聚光灯、回光灯,根据投光距离和投射角度要求进行布光。在台口前观众区上空共设两道面光,保证舞台前区的投射效果,达到光斑均匀、照度一致。

1)灯具配置。一道面光用16只750W远程10°成像灯;二道面光用12只2kW聚光灯,12只2kW回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

2)灯具排列及投射方法。45°投射角,使舞台表演区获得均匀照明效果。交叉投射增强舞台中心区域及纵深亮度,重点投射加强局部表演区域的照明。

(2)耳光配置说明。耳光是面光的辅助光,从观众席前区两侧的耳光室投向舞台的光线,作为舞台前斜侧方向的造型光,用以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耳光的投射角度比面光投射角低些,投射距离也比面光近,灯具要求与面光类似,光束不能溢出台口之外。

1)灯具配置。左耳光用6只2kW聚光灯,6只2kW回光灯及6只配套换色器;右耳光用6只2kW聚光灯,6只2kW回光灯及6只配套换色器。

2)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可从一侧或两侧渲染舞台色彩气氛;外侧灯和内侧灯交叉投射,可获得较大的投光范围。

两排以上光色相同的耳光同时投射时,位置高的灯通常以投远区光为主,位置低的灯以投射近区光为主。

(3)侧光配置说明。侧光是从舞台侧面投向表演区的光线,如图2-50所示。侧光是演员面部的辅助照明,为演员塑造层次感和立体感,并可加强布景的层次,对人物和舞台空间环境进行造型渲染。投光的角度、方向、距离、灯具类型和功率都会造成各种不同的侧光效果。主要用灯为回光灯和多功能PAR灯。

1)侧光方位。主舞台两侧根据舞台深度和侧幕的数量各设置3道灯光吊笼。

2)灯具根据演出灯光设计配置。左吊笼一放置4只2kW回光灯及4只配套换色器,12只750W多功能PAR灯;左吊笼二放置4只2kW回光灯及4只配套换色器,12只750W多功能PAR灯;左吊笼三放置4只2kW回光灯及4只配套换色器,12只750W多功能PAR灯;右吊笼一放置4只2kW回光灯及4只配套换色器,12只750W多功能PAR灯;右吊笼二放置4只2kW回光灯及4只配套换色器,12只750W多功能PAR灯;右吊笼三放置4只2kW回光灯及4只配套换色器,12只750W多功能PAR灯。

978-7-111-48214-7-Chapter02-54.jpg

图2-50 舞台侧光

3)灯具排列及投射方法。侧光的射距由近到远,投射角在由近到远中变化极多。来自单侧或双侧的造型光,可强调、突出侧面轮廓,适合表现浮雕、人物等具有体积感的效果。单侧光可表现阴阳对比较强的效果,双侧光可以表现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夹板光。需要调整正面辅助光与侧光的光比才能获得比较完善的造型效果。

(4)柱光配置说明。舞台大幕线内两侧设置的柱形灯光,光线从台口两侧射向表演区,主要用来弥补面光、耳光的不足,还可作为中后场表演区的主光。

1)配置灯具。左右柱光各设12只750W多功能PAR灯。

2)灯具排列及投射方法与耳光基本相同。

(5)顶光、逆光配置说明。顶光是设在舞台上空灯光吊杆下的灯具,每隔1.2~2.0m设置一道顶灯。电源从舞台顶棚通过多芯电缆下垂,灯光吊杆两侧设有收放电缆的线筐,灯具吊挂在灯光吊杆的下边。其作用是对舞台纵深表演区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包括顺光和逆光,可在同一吊杆上重叠布置,灯具可根据演出需要配置。

1)灯具配置。

①顶光。一顶光配置12只750W多功能PAR灯,12只2kW柔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5只4×55W三基色冷光灯;二顶光配置12只750W多功能PAR灯,12只2kW柔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5只4×55W三基色冷光灯;三顶光配置12只750W多功能PAR灯,12只2kW柔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四顶光配置12只750W多功能PAR灯,12只2kW柔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

②逆光。一逆光配置12只2kW回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二逆光配置12只2kW回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三逆光配置12只2kW回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四逆光配置12只2kW回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www.daowen.com)

2)灯具排列及投射方法。第一道顶光与面光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并选择部分灯具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顶光至第七道顶光可根据剧情需要向舞台后面直投射,也可垂直向下投射或作为逆光向前投射。前后相邻两排顶光相应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6)天排光配置说明。天排光是以散射投光灯具由上向下投射,向舞台天幕的上半部分投光和渲染色彩的灯光。它与地排灯配合使用,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铺光更加均匀。采用散光单灯组合使用。

1)配置灯具。12只2kW天幕散光灯及12只配套换色器,8只1.2kW摇头电脑灯。

2)灯具排列和投射方法。成排灯具均匀地安装在天幕前上方,俯射天幕,与地排灯配合使用,表现地平线、水平线、日落等。

(7)地排光配置说明。与天排光相反,地排灯是以散射投光灯由下向上投射的灯光,向舞台天幕下半部分投光和渲染色彩的灯光,与天排灯配合使用,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灯具采用单灯组合使用。

1)地排灯安装方位。装在天幕前台板上,距天幕2.8~3.5m。

2)灯具排列和投射方法。成排灯具均匀地安装在天幕前仰射天幕。与天排灯配合使用,表现地平线、水平线、日落等。

(8)追光灯配置说明。追光灯是一种可以改变焦距、光圈、色彩、明暗、虚实等功能的远投射窄光束灯具,安装在特制的支架上由人工操纵追踪演员移动,实现对演员半身、全身、远距离、小范围的局部照明效果,加强对该演员的照明亮度,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可运用追光表现抽象、虚幻的舞台情节。追光灯配置2.5kW远程追光灯2台。

(9)流动灯光配置说明。根据投光需要摆放在舞台的相应位置,目的是加强气氛,角度可以隨时变动,从侧面照射演员和景片。通常放在舞台边幕后面,以便隐蔽灯具。

1)安装位置。舞台两侧地板上。

2)配置灯具。16只750W远程26°成像灯,8只2kW聚光灯。

3)灯具排列和投射方法。从观众位置来看基本形成45°~90°排列。这种光能突出景物的表面结构,使物体和人物面部产生明暗各半的效果,立体感强烈,给人坚毅、有力的感觉。

(10)电脑灯配置说明。为满足各种演出灯光需要,共配置了1.2kW摇头图案电脑灯40台,1.2kW摇头(CMY三基色)染色电脑灯36台。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上空的顶光吊杆上,电脑灯的DMX512控制信号接口连接到电脑灯控制台,可任意调整电脑灯的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光束大小和色彩等功能,满足各种演出剧目的需要。

(11)其他效果器材配置说明。为更好地模拟自然界的真实场景和演出效果,配置了4台2kW数码烟机,4台1kW雪花机,4台大功率频闪灯,4台双轮泡泡机和4台观众灯。

(12)会议灯光配置说明。会议灯光主要是在舞台前区和中区的照明,亮度要求比演出灯光低一半(500lx),显色指数Ra要求大于90%,主要是面光照明,不需造型光,光线柔和均匀,无眩光,不能太热。因此,主要用灯为3200K低色温光源。为节省投资和提高灯具利用率,需充分利用综艺演出灯光中的柔光灯(如PAR灯、螺纹灯等),并在一顶光和二顶光吊杆上各增加5只4×55W三基色冷光源。

2.舞台灯光回路设计

各光位的用灯数量和灯具特性确定后,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用灯繁简,可进一步确定灯光控制回路的数量。为便于读者设计时参考,表2-5列出了4种规格剧场的舞台调光回路分配数量。表2-6是调光柜光路容量选择参考表。随着剧场规模的不断发展,调光、直通回路数量及调光柜光路容量也需按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增加。

2-5 舞台调光回路分配数量

978-7-111-48214-7-Chapter02-55.jpg

2-6 调光柜容量选择参考表

978-7-111-48214-7-Chapter02-56.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