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疫情防控的稳步推进,我国保险业也恢复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1],2025年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3329亿元,同比增长7.53%,自去年恢复增长后保持稳步增速。其中,健康险作为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延续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原保费收入实现8173亿元,同比增长15.67%。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982亿元,同比增长5.4%。意外险保费收入实现1174亿元,同比下降0.09%,与去年基本持平。在赔付支出方面,2025年寿险业务赔付支出3715亿元,同比下降0.75%,较2025年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有了明显改善。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2921亿元,同比增长24.25%。意外险赔付支出316亿元,同比增长6.04%。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宽互联网销售渠道的举措有效助推我国保险业逐步回暖。同时,疫情提高了人们对自身健康保障的需求意识,从各险种保费收入来看,健康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动人身险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人身险业务多元化发展。另外,根据市场需求,监管部门鼓励意外险、长期医疗险等相关产品的开发、改革,向保险公司提供资源支持。产品创新驱动人身险业务增长,也为人身险行业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在过去的一年里,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人身险精算、互联网产品销售以及保险代理人制度的规范力度,完善了人身保险监管指标体系,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此外,重疾新定义和新发生率表正式出台,适应重疾保险市场发展实际,使得产品定价更为科学合理,满足消费者和行业发展的需要。(https://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保险科技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潜在动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在保险业的运用,保险行业在产品创新、经营销售以及风险承担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现有的理念和框架下,科技创新赋能保险企业,真正做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实现对风险的精确识别、度量和评估,提高客户满意度,促使保险更好发挥保障功能。保险从业者需要保持对新兴科技的敏感度,同时跳出多年来固化的思维定式,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保障水平,积极探索行业经营新模式。
展望未来,监管方、保险企业和保险科技公司三方将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推进新兴科技在保险业的应用与深化,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