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写作状况的秘密:自由作文的真正内涵

提高学生写作状况的秘密:自由作文的真正内涵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准确把握自由作文的内涵,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写作状况。从理论上说,自由作文,首先是有写与不写的自由。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到底怎样体现“自由作文”的理念呢?简单地提倡作文的绝对自由和打着考试的旗号否定自由作文的理念都是错误的:片面强调自由写作,是脱离实际;一概排斥自由写作,则违背写作规律。自由作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写作没有自由,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作文教学不可能彻底自由,我们又必须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

提高学生写作状况的秘密:自由作文的真正内涵

——没有学生作文的自由和自主,学生的写作素养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简单化、表面化地强调作文的自由和自主,作文教学就会陷入另一个泥淖。准确把握自由作文的内涵,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写作状况。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自由地、主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写作的快乐。但我们的孩子很少能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而那些凤毛麟角的能享受写作快乐的孩子所写的文章,又常常不为我们老师所喜爱,更难得到高分,因此强调自由作文是必需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个“自由”的内涵呢?

从理论上说,自由作文,首先是有写与不写的自由。道理似乎很简单,我不想写你硬逼我写,我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呢?只能是胡编乱造,只能应付了事。我们老师自己写文章不就是如此吗?作家写作不也是如此吗?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写与不写的自由呢?其次是有怎么写的自由。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我决定了自己写什么,却没有决定自己怎么写的自由,这本身就是矛盾。应该说,对于写作,学生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利:我爱写就写不爱写就不写,我爱怎么样写就怎么样写;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抒发什么感情,都得由我自己说了算。可问题不是这样简单。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很可怜,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叫你写你就写,写不出也要写;叫你怎么写就怎么写,不会写还得写。不仅考试如此,平时写作练习也是如此。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写文章,作文越来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你说让初一的孩子写“往事”,他能写好吗?他会有话可写吗?硬逼着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会高吗?记得我女儿初二的时候,老师让写一篇说明文钢笔”。她咬了一个小时的笔头也写不出来,跑过来问我。几个问题一问,我就发现不能怪孩子。“笔尖下面那个东西是什么?”“笔尖上为什么要有一个小洞洞?”“吸水的皮管里面为什么要有一个细小的管子?”关于钢笔我们有太多的问题不知道,孩子更不清楚。原来这简单说明文实在不简单(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写简单说明文)。有老师说,让她去查资料啊!姑且不说是不是很容易查到,这种东抄抄西抄抄,写出来的作文又有多大价值呢?那是“写”作文吗?有句名言叫“不自由,毋宁死!”学生作文不自由,只能凑只能混,必然讨厌作文也讨厌语文教师。(www.daowen.com)

有老师会说:“考试作文都是不自由的,平时都自由,考试怎么办?”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作文训练和考试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平时的作文训练,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但二者又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后者是为了检测作文水平。每次训练都机械地用作文考试的要求指导学生,就能提高考试作文的成绩吗?我们认为不能。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到底怎样体现“自由作文”的理念呢?有人跑到另一个极端,要做无视考试蔑视考试的真心英雄,学生的确是享受了“自由”,可因为脱离实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应该明确:所谓自由作文,一是认识写作的基本规律,平时写作训练以自由作文的形式为主;二是让命题具有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提供一个局部的自由;三是让命题贴近学生的外在生活和内在生活,尽可能唤起学生的内在写作需要,使“要他写”和“他要写”尽可能地统一。

简单地提倡作文的绝对自由和打着考试的旗号否定自由作文的理念都是错误的:片面强调自由写作,是脱离实际;一概排斥自由写作,则违背写作规律。自由作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写作没有自由,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作文教学不可能彻底自由,我们又必须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