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此学会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实录

从此学会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实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是向美国总统提问的时间。我觉得,经历这么多考试,并且取得了这么多优秀的成绩,我便可不必再怀疑自己。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将不能历练出如此良好的心态,以如此良好的状态来面对这场“考试”。然后,通过奥巴马对她的评价,从侧面反映现在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但关注现实,才会让自己的文章更有分量、更厚实!

从此学会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实录

师:现在我要问你们,黄老师读你们的习作,会最喜欢哪一位同学的作文呢?(课前,借班上课班级的同学,每人给执教老师提供了一篇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

生:1号。

师:为什么呢?

生:嗯。1号同学平时写作文最好。她是我们班的标志。

师:1号同学是哪一位?是这位女同学吗?你太荣幸了!我太佩服你了!你看,全班这么多人都没有异议地赞同你的文章。人气这么旺!不过,很遗憾,我这次最喜欢的不是你的作品,而是6号同学黄津汝的习作。请黄津汝同学读一下她的习作。大家看看,是不是也像黄老师一样喜欢?

(黄津汝诵读《我因应试狂》,投影显示)

我因应试狂

在这宽敞明亮的大厅中,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沉思着。现在是向美国总统提问的时间。虽然因为见到了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并且还是第一任黑人总统,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激动,仿佛是在经历着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试,但我还是以一个久经沙场的应试者最佳的心态使自己平静下来,搜罗着最近社会各界都关注的有关中美的,并且还得是一般人都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分数尽可能地高。毕竟我是一个优秀的应试者,从小到大,在无数场考试中,我战无不胜。就算是在被俗称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中,我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名牌大学,见到了奥巴马其人……我觉得,经历这么多考试,并且取得了这么多优秀的成绩,我便可不必再怀疑自己。我完全可以自信地说:“我很棒!”于是当我的大脑终于搜索到一个问题时,我立刻勇敢地举起了手,首先为自己获取“印象分”。

奥巴马的目光很快被我高举的手吸引了过来。接着,他便以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风度,十分礼貌地请我提问。我心中甚是紧张,却又不乏沉着冷静,我要求自己发挥得最好。我用自信的声音、流利的英语描述了我的问题。他思考了一会儿后,立刻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这时,我的心里如同奔腾中的流水不断地撞击着岩石,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番回答将是对我提问的最终考评结果。

待台上的演讲者十分认真详尽地回答完我的问题后,我才渐渐感到考试已经完毕。我感到十分荣耀。习惯于试后总结经验,我觉得这次成功主要都归功于应试教育

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我将无法通过公平的竞争,进入重点大学学习,更无法站在这里与美国总统面对面交流,作为代表之一展现中国青年的才智、风姿。我为此感到自豪,我十分适应应试教育,没有被应试教育淘汰,我获得了人生中重要的学分和机遇。

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将不能历练出如此良好的心态,以如此良好的状态来面对这场“考试”。我能够想到去问很少人能想到的热点问题,也还是要感谢应试教育带给我的知识和考试技巧——创新、独特,这也是拿高分的技巧。相比之下,那些失败于应试教育的人便不会知道怎样很好地应试,也便不懂得如何在这类考试中出彩。

很快所有提问者的问题都被一一答完了,奥巴马的回答确实很有见解。最后当他谈到对所有提问的感受时,我感到异常激动,这可是对我们中国青年的综合评价啊!我仔细地听着从奥巴马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单词“中——国——青——年——对——英——语——很——好——学”,那一刹那,我愣住了,我感到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一般。这怎这么可能?!我可全是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做的啊!没想到它给我们的试卷画上了无数的100分,却又给我们留下一个硕大无比的、鲜红的、凄凉的“0”。

“这怎么可能?……”我的心在颤抖!

师:好,请坐,我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和感想。如果你也喜欢,请举手。好,很多同学举手了,也有很多同学没举手。我们请你们心中的班级代表蔡诗瑶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篇作文。

生:我觉得——首先她能想到这样一个话题,我觉得……

师:话题好材料好,是吧?

生:嗯,材料很特别。然后,她写得也非常……就是……最后的时候,突然……一下子就……

师:她被奥巴马震撼了,你也被她的文章结尾震撼了。是这样的,对吧?(生:嗯!)好,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表现手法很独特。

师:什么表现手法呢?

生:她的主题应该是批判应试教育的,然而她不是直接以自己的身份、口吻写,而是幻想自己是复旦大学的学生。

师:把自己当作是复旦大学提问者中的一个,是吧?

生:嗯。然后,通过奥巴马对她的评价,从侧面反映现在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

师:嗯,好的,请坐。两位同学提到的三点想法,我都非常赞同。

第一,是这种直面现实的精神,或者说是责任。我们很多同学写作文,写来写去就是写自己的成绩,隔壁家的小狗。可不可以写呢?当然也可以写。但我们已经是高中生了,明年我们大多数就是成年人了,我们不仅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我们还是中国未来的一代,对不对?你们这么优秀,你们没有这样一种承担责任的意识,那还有谁来承担呢?我们刚才说:好文章是从自己心里流出来的,这是对的。但关注现实,才会让自己的文章更有分量、更厚实!

第二,就是蔡诗瑶同学讲的第二点。就是结尾很震撼。这是什么手法呢?是欲扬先抑。一开始写得很平常,很琐碎。到最后,异峰突起。第三,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她的手法,这是什么手法呢?正面去批判应试教育太多了,说不出新道道来;而且大道理,我们中学生也很难说得好,也不够艺术。对不对?你看她,以一个应试教育的成功者的角度来写,这就是反讽。其中隐含着对比,这就很有张力

从记叙文的角度看,也写得非常好。记叙文普遍的毛病,就是泛泛而谈。都是叙述,那不是好的记叙文。记叙文的灵魂,是描写。描写什么?集中描写这个同学的心理感受。细腻,集中,又清晰,不枝不蔓。高考作文怎么评价我们暂且不去说它,但是一定要学会这种写法。800多字,不能枝蔓。你们的随笔很多是2000字,在考场怎么写得出来啊?所以,要精致一点,集中一点,枝蔓少一点。有好的素材,会加工就更好。黄津汝这一篇文章应该说加工得非常好。

那么,黄津汝同学的文章有没有缺点呢?有没有同学发现?津汝,你刚才进行写作反思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的文章有什么缺点啊?

生:我觉得思路有点乱。

师:哪儿有点乱?

生:就是有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感觉。

师:哦,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那不一定乱,有时候还非常好,可能是写作的高境界。好的。其他有没有?没有?下一次再读,或许就会有发现。我倒觉得中间“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如果没有应试教育……”这两段议论不够好,可以更含蓄一点,简洁一点。因为毕竟是记叙文,议论太多了,会破坏它整体结构的协调,会破坏它的美感。

好的,这篇文章,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那么别人写得成功,我们该怎么办呢?羡慕?嫉妒?嫉妒,是小人;羡慕,太平庸。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善于据为己有,对不对?怎么据为己有呢?有同学说,下次考试,我就写“我因考试狂”,那叫抄袭。“据为己有”应该理解为“化为己有”。有个成语大家应该知道,叫作“他山之石,可以——”(www.daowen.com)

生:可以“攻玉”。

师:但这样说不够恰当。好文章本来就是“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攻器。现在,我们来看看黄津汝同学的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套用不抄袭,你怎样化为己有啊?

首先,这样一个话题,这样一个材料,我们可以写不同的文体,表达不同的主题。大家想想,看到这个材料,你最容易写什么文体?

生:议论文。

师:对。写议论文。黄津汝的文章后面还有一个“写作缘由”。我觉得很有启发。她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呢?

(PPT出示“写作缘由”:奥巴马来华访问,是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儿。可就在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演讲,并接受青年学生提问后,网上便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谈到事后的感想如何时,他只说了一句,中国青年对英语很好学。并且就网民们来看,被提出的六个问题中也只有一两个是有价值的。)

大家再看看这几个学生提的是什么问题。(PPT出示有关资料,此处略)看好了吗?觉得这几位同学提的问题质量很高的,请举手。(一位同学举手)哦,这位同学觉得很满意,你说说,你感觉最精彩的是哪一条?

生:关于“和而不同”的那一条。

师:“和而不同”这条,你比较喜欢?为什么?

生: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文化,而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遵守“和而不同”这条原则。

师:好的,你主要是喜欢这一条。请坐。同样的话题,这位学生的立意和黄津汝就不同了,是吧?大家觉得提得最差的是哪一条?

生:最后一条。第六条。

师:哦,第六条是最后一条。你认为第六条最差。我也觉得这个提问比较差。黄津汝当时比较关注的,是那位获奖的学生。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们今天不去深入谈这个问题。黄津汝根据这个话题这个材料写出了这样的优秀作文。她可以写出一篇记叙文,我们可以写议论文,对吧?她否定,我们可以肯定。同是否定,立意也可以不同。黄津汝批判的矛头指向应试教育,我们如果不指向应试教育,还可以指向什么呢?

生:我觉得可以批判奥巴马的形式主义。他来中国,只是为了敷衍一下我们。

师:哦,这位同学的眼光很独特。也可以啊!你的意思,问题不在我们的大学生提问比较差,而是奥巴马这家伙太坏,是吧?可以可以,也是一个角度。

生:我觉得可以批判这几个同学在这种国际性的场合上面为什么不用中文?

师:首先我想纠正一下,我们刚才一个词用得不好——“批判”这个词用得重了,是吧?我们是借六位同学的提问这个话题来思考问题。不是“批判”他们,更不应该批判他们。几位同学是无辜的,像你们一样的无辜。这位同学说的问题是:几个大学生提问为什么不用中文呢?这个问题我深有同感。我们现在到处是英语的世界,比方说打个电话查询机票,一接通话筒里跳出来的不是中文,是什么呢?是英文。学英语是好事,但是这样一种畸形的“英语热”就很可怕。这个同学的话题,很值得一说。母语的冷落,英语的狂热,从表象上讲这没有问题,但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问题。我觉得这位同学可能也是这样想的。这样的外交场合,你奥巴马到我们中国来,我们中国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用英语呢?所以奥巴马的话刺伤了这么多国人的心,恐怕也与此有关。这是一个话题,还有什么可说可写的吗?(指名一位同学)

生:没想好。

师:哦,没想好,没关系,接着想。其他同学有没有想好的?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同学为什么不能提出更大气、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问题呢?你看:“你来这里,带了什么呢?”“你又从我们这里,带走什么呢?”多么幼稚!幼稚的背后是什么呢?记得王国维的墓碑上有陈寅恪写过的两句话——“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缺少的就是这些。缺少的是一种独立的思考,是一种自由之精神!好,我说多了,其他同学有没有话说?请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提的问题都无关痛痒,就是不够尖锐,我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丧失。在我们前面的时代,有五四运动啊,这些青年的精神都是非常尖锐的。到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把“中庸之道”贯彻得太彻底了!就是,就是完全是那种畸形的感觉。

师: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没表达清楚,但我能理解你的心,理解你的想法。刚才你说那些学生说出来的话都无关痛痒。为什么无关痛痒呢?因为他缺少一种承担,缺少一种担当。所以他们说的话就无关痛痒。对不对?好,你们看,津汝同学这一篇文章,唤起我们这么多想法。文体可以换一换,立意可以有更多不同。这就叫作“借他人之玉,琢我的宝器”。我们今天主要不是谈论奥巴马的问题,我们是讨论写作的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最难的问题,黄津汝写的是记叙文,如果我们也写记叙文,而且和黄津汝的写法还不重复,大家想一想,可以从什么样的角度写呢?这个问题有意思也有挑战。

生:我觉得可以从奥巴马的角度出发,假设我是奥巴马——

师:假设你是奥巴马来写记叙文,有意思,继续说。

生:假设我来中国接受提问,然后我看到这样一群学生,我有什么反应。

师:你主要写什么?

生:就写这些中国学生非常追求英语,但对于中文却这样冷漠啊,然后,对这种东西有一种想不通的感觉,然后就是自己没有办法理解中国的学生。

师:很好很好。请坐。这位同学,你看,她很敏感,或者说很敏捷。黄津汝写的是六位提问者中的其中一位,她可以用奥巴马的口吻来写记叙文。大家一起动脑筋来想一下,如果写奥巴马的心理,你们觉得应该侧重写什么内容?

生:黄津汝写六个学生,就是写他们的心情。其实也可以描写奥巴马的心情。可以写他一开始,是满怀期待的心情。

师:他在想中国学生会说些什么。

生:后来感到特别失望。

师:她写一个学生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写奥巴马的心理过程,从期待到失望,他肯定预想会遇到挑战甚至会遇到难堪。当问题一个接一个提出来,他心里就越来越放松,最后心里在暗暗快活,在高兴,在得意。你看中国挑出来最优秀的学生,不过如此,太好对付了。如果想得远一点,他估计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可以把他的那种得意的心理写出来。对吗?对,完全可以写得更细一点,说不定他原来想过结束一句话说什么,说不定他在家里还学了一句中文之类的准备秀一秀,可是,最后放弃了。他认为,对这样的人,不要用这样的方式,还是用英语说你们的英语学得很用功。我们一起继续想下去,一定很有意思。可是我们要下课了,大家回家再想吧。你看,我们由黄津汝的一篇作文,生发出这么多好的想法。这种写作文的方法,叫作“在别人的树上开出自己的花”。

好的,我们今天的这节写作课就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