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认知未来,管理当下,聆听内心召唤

认知未来,管理当下,聆听内心召唤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港科大毕业后,我留下做科大商学院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抉择,无论是什么名望的大学,无论是多么优渥的工作机会,你最终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击水中流,跃江入海。多年后正式加入长江时,才发现长江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商学院。现在回头看,我真心感谢自己的选择,长江给了我太多尝试和创新的机会,更让我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

认知未来,管理当下,聆听内心召唤

我的职场有三次重要的选择,其一是离开北大去科大;其二是放弃哈佛重回北大;其三是离开北大去长江

香港科大毕业后,我留下做科大学院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哈佛商学院通过猎头找到我,邀请我加入哈佛,做哈佛上海中心的负责人。前后谈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也前前后后见了哈佛商学院三四十人,让我对哈佛商学院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最后一次面试恰逢圣诞节前一天,哈佛临时定好日程,我只记得票价巨贵,那是我第一次坐国际航班的商务舱,可以躺下休息,惬意舒适。

在哈佛的三天,适逢波士顿暴雪,大雪覆盖校园,满目晶莹,配上红砖建筑,就像在童话世界一样,美丽极了。我当时想如果我能得到offer,可以在哈佛工作,那就是人生巅峰了吧?

不久后哈佛还真的发了offer给我,工作地点在上海。先生支持我去哈佛工作,愿意从北京搬家到上海生活,他鼓舞我:你在国内最好的大学工作过,在亚洲最好的大学工作过,那么也应该在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工作,这样你的职场生涯就圆满了。

我思来想去,还是回绝了这份工作。香港科大也好,哈佛也好,他们的主战场不是大陆,而是在香港或者波士顿,作为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其实也是一颗螺丝钉。哈佛声望虽隆,实际接触后,也会发现有官僚主义的迹象。我决定放弃哈佛这个机会,重回北大。

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抉择,无论是什么名望的大学,无论是多么优渥的工作机会,你最终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击水中流,跃江入海。

回到北大,家在北京,这是我的主战场,我想从此就在北大待一辈子啦。岗位领导力研究院,到回到EMBA。再到负责学院的对外关系部,负责光华管理学院的品牌宣传和政府关系。学习一圈再做回来,很多事情看开了,做事也游刃有余,我想着就这样相夫教子了却余生也未尝不可。

当我再次离开北大加入长江商学院时,中间纠结了很长时间。加入长江,我可以做我更喜欢更擅长的EMBA业务。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做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EMBA项目,长江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去尝试去创新。留在北大,未来一览无余,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岁月静好不是也很好吗?(www.daowen.com)

那年暑假,我因为纠结而烦躁,读到脸书(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瞬间被触动。她说:

“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当公司快速发展时,要做的事情就会多到人手不够;而当公司发展放缓甚至停滞时,就会人浮于事;公司里开始钩心斗角时,其发展也会停滞,每个人都会动摇。他告诉我:‘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梦想,我也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18个月目标’。”

在科大读MBA时,我曾来长江实习,当时长江还只有雏形。多年后正式加入长江时,才发现长江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商学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唐诗,正是长江朝气蓬勃的模样。

初到长江,院里的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叮嘱我四个字:低调潜行。

这四个字让人很受用,我的心态也变了,我时刻提醒自己,不下真功夫不见真篇章。长江之所以做到风生水起,肯定有它的道理。

现在回头看,我真心感谢自己的选择,长江给了我太多尝试和创新的机会,更让我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

回顾这三次职业选择,核心也是逐步把心打开的过程,更是逐步梳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