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献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黄玉顺早期文存

文献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黄玉顺早期文存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收集到文献后,还须对其加以选择取舍。郑樵举出两条理由:第一,记载亡书有利于文献的搜求。这些意见,确实是很中肯的。郑樵的这个思想,由清代著名文献学家章学诚发展为目录学上的最高原则:“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这个命题的巨大影响,可以看到郑樵的主张的重大意义。“有无”者,存佚也。

文献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黄玉顺早期文存

收集到文献后,还须对其加以选择取舍。在这个问题上,郑樵着重提出两条:亡书必录,卷帙必记。

1.亡书必录

郑樵认为:“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3)他举例说:

仲尼定《书》,逸篇具载;王俭作《七志》已,又条刘氏《七略》及二《汉艺文志》、魏《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阮孝绪作《七录》已,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汉志》、袁山松《后汉志》、魏《中经》、晋《四部》所亡之书为一录。(3)

为什么亡书当录呢?郑樵举出两条理由:

第一,记载亡书有利于文献的搜求。

郑樵写道:“古人亡书有记,故本所记而求之。”(3)例如,“魏人求书,有《阙目录》一卷;唐人求书,有《搜访图书目》一卷”。(3)总之,“自唐以前,书篇之富有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可以本所系而求之”。(3)这些意见,确实是很中肯的。(www.daowen.com)

第二,记载亡书有助于考辨学术的源流。

郑樵指出:“古人编书,必究本末:上有源流,下有沿袭。故学者亦易学,求者亦易求。”(3)郑樵的这个思想,由清代著名文献学家章学诚发展为目录学上的最高原则:“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这个命题的巨大影响,可以看到郑樵的主张的重大意义。

郑樵自身的目录学实践也贯彻了亡书必录的精神,所以他在谈到其《艺文略》时称:“今所纪者,欲以纪百代之有无。”(2)“有无”者,存佚也。

2.卷帙必记

郑樵认为,不论何类图书的著录,都应当注明其卷帙:“凡编书,每一类成,必计卷帙于其后。”(13)以郑樵自己的《通志·艺文略》小学类为例,从“《三苍》三卷”到“《小学总录》二卷”,每一种都注明卷数;最后,还注明“右小学三十三部、七十七卷”。这项工作无疑有益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