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经典晨读:泛览《周王传》和《山海图》

中华经典晨读:泛览《周王传》和《山海图》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泛览《周王传》⑥,流观《山海图》⑦。〖注释〗①山海经:一部记述古代山川异物、神话传说的书。古人疑《山海经》依图画而述之。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浏览《山海经图》。创作背景《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中华经典晨读:泛览《周王传》和《山海图》

东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山海经:一部记述古代山川异物、神话传说的书。

②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www.daowen.com)

④众鸟欣有托:言众鸟因有树可依而欣喜。

⑤穷巷:陋巷。隔:隔绝。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

⑥周王传:指《穆天子传》,写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⑦山海图:《山海经图》。古人疑《山海经》依图画而述之。

⑧俯仰终宇宙:顷刻间遍游宇宙。俯仰:俯仰之间,指时间短暂。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作品赏析

诗的前六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驾车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四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浏览《山海经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创作背景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