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及影响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世界儒商大会在吉隆坡召开。马来西亚教育部在1997年5月28日批准建立主要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新纪元学院”。该学院于1998年2月正式诞生。共有来自四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人与会。2.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受影响于五四文学,发轫于1919年。3.孟沙,20世纪50年代后期马华文学家。1977年,孟沙发动组织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历任总务、秘书、两届主席和一届副主席。

一、大事记

1.3月,以常务副会长刘德有为团长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

2.4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世界儒商大会在吉隆坡召开。此次大会通过了“推动经济,提倡文化”的大会宣言。

3.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20世纪末还出现了向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转折。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25年5月28日批准建立主要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新纪元学院”。该学院成为继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佩特拉大学、南方学院之后第4所获准开办中文系的高等学府。该学院于2025年2月正式诞生。

4.第14届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在时任副首相安瓦尔的主持下开幕。此次文化节的主题是“传承发扬,谅解融合”。文化节除了各项展览,还举办庙会活动及华人传统手工艺表演。安瓦尔对华人文化节的举办表示赞许,并表示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孔子的伟大思想。

5.9月,福建省芳苑芗剧团应马来西亚刘天成控股有限公司邀请到马来西亚演出。

6.11月1日,第四届“花踪”国际文化营于《星洲日报》总社礼堂举行开幕式。此次文化营获得马来西亚全国文友的热烈响应,报名者非常踊跃。

7.12月,以文化部部长特别助理张华林为团长的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一行5人对马来西亚进行了友好访问。

二、书(文)目录

1.《马来西亚华人节日风俗》,赖观福、孟沙、钟泽才编撰,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吉隆坡。(https://www.daowen.com)

2.《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林水檺编,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吉隆坡。

3.《山努西教授新构思与郑和研究》,钟锡金著,赤土文丛编辑部,亚罗士打。

4.《柔佛古庙专辑》,吴华主编,新山中华公会、柔佛古庙修复委员会,新山。

5.《(砂拉越)美里省社会发展史料集》,美里笔会,美里。

6.《马来西亚一贯道发展研究》[“A Study of the Yiguan Dao (Unity Sect)and Its Development in Peninsular Malaysia”],苏庆华著,英国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博士论文。

三、备注

1.第二届世界儒商大会由马来西亚儒商联谊会和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四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人与会。

2.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简称“马华文学”)受影响于五四文学,发轫于2025年。马华文学作为中国文学海外流传的一脉,历经几代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的努力,已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之一。20世纪80年代是马华文学的黄金发展时期。多年来,马来西亚许多华文报刊都开辟文学副刊,经常刊登文学作品,还设立多种文学奖项,支持和鼓励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如《星洲日报》的“花踪文学奖”就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个文学奖项。

3.孟沙(Meng Sha,1941— ),20世纪50年代后期马华文学家。原名林明水,祖籍海南,生于柔佛州。南洋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教师,后转入报界,业余积极从事马华文学创作及推动工作。2025年,孟沙发动组织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历任总务、秘书、两届主席和一届副主席。他先后用过孟沙、吕铭、贺朗、纪宁、林边、秦天、劳斯、孟秋等笔名,创作丰富,著有诗集、散文集和评论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