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童心、童真、童趣为基础,为孩子创造美好生命

以童心、童真、童趣为基础,为孩子创造美好生命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仲孙教授指出:“从儿童心理学和情感发展的视角来看,儿童成长中的快乐、幸福之泉和他们的本性之基础,与童心、童真、童趣有直接的关联。”基于此,北蔡镇中心小学围绕“童心、童真、童趣”构建“生命美育”感受体验式课程,特别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特别关注呵护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而不急于求成抓学习,让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自然而然地走近学生,启发学生自觉形成对于学习的正确认识。

以童心、童真、童趣为基础,为孩子创造美好生命

梅仲孙教授指出:“从儿童心理学情感发展的视角来看,儿童成长中的快乐、幸福之泉和他们的本性之基础,与童心、童真、童趣有直接的关联。”[1]人生下来,其实还谈不上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因为所谓的善和恶都是以人类社会建立起来的标准来评判的。孩子是人之初,具有质朴的本性,天真、率直。童心就是人的纯真之心,是人的天然本性和真情实感的表露,是人的心灵之本源,值得呵护。

儿童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拐弯,无所顾忌。以这样直射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很多事情反而变得更加清晰、明朗。这就是童真。童真是难能可贵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往往会因为实际生活中这样那样的限制,以及逐渐形成的这样那样的习惯,无法率真地表达。所以,表面上看,成人的世界变大了,圈子变大了,但实际上,限制也变多了。孩子因为他们的真,世界反而无比广阔,可尽情去探索。

儿童充满幻想,对周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趣的事物可以让儿童兴趣盎然。儿童的兴趣有很多特点。比如丰富性,非常多样、广泛;游戏性,灵活性和自由度很大;探索性,喜欢自己动手尝试;选择性,不同年龄、性格、性别的儿童常常会有不同的兴趣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童趣,表面上看,暂时牺牲了一点学习的目的和效率,可换来的可能是孩子长久而持续的学习动力。(www.daowen.com)

基于此,北蔡镇中心小学围绕“童心、童真、童趣”构建“生命美育”感受体验式课程,特别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特别强调从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从中去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特别关注呵护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而不急于求成抓学习,让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自然而然地走近学生,启发学生自觉形成对于学习的正确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