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孩子创造美丽的生命奠基

为孩子创造美丽的生命奠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关注他人与自我,增强对于生命美好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通过“生命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师紧密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积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生命的美。真正的“生命美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随着这一“生命美育”校本课程的推进实施,我们不断收到来自社区独居老人的表扬信、感谢信,敬老孝老的暖暖温情弥漫在整个北蔡家园。

为孩子创造美丽的生命奠基

(一) 关注他人与自我,增强对于生命美好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

通过“生命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师紧密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积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生命的美。

如在“生存·自护”课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现象,老师通过“我的名字”“成长的脚印”“爸爸妈妈的手”“可爱的家”等主题教育课程,先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生命”主题短片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再创设家庭的温馨生活情境,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让孩子们了解家人为了自己的出生做的种种努力,感受每一个人的生命要经历“胎儿—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流泪了也笑了,他们明白了每一个生命皆受之父母,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被寄寓无限希冀,从而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在“心门·心窗”课程的“健康你我他”专题教育课上,我们通过孩子亲身经历的换牙、保护眼睛、夏季游水、郊游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引导孩子们通过辨析、讨论遭遇意外伤害时的痛苦和烦恼,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学会珍惜生命,健康快乐精彩每一天。

在实施“生命·精彩”课程之“阳光体育、快乐无限”社团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出示了四幅小朋友玩游戏的画面,让学生们讨论“这样玩的后果”。学生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想象,最终得出了“有规则,守秩序,才能玩得开心又安全”的结论。课堂学习不是我们的终点,课后延伸也很重要。课后,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游戏,写出规则和要求;请每一位游戏设计者进行介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5个最佳方案在班级中推广。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规则,如何保护自我的安全。我认为,这样的课后作业深化了课堂内容,关键是能让学生从中学会在游戏过程中制定安全文明的游戏规则,从而明白安全、快乐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实际行动去创造的道理。

真正的“生命美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五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其中有欢笑也有汗水和泪水,在“生命·成长”五年级毕业典礼仪式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创设情境,在学生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打开他们的记忆之门,让他们体会喜怒哀乐,回味、分享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精彩瞬间,从而更懂得友谊的可贵。

(二) 关注人与社会,提高孩子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生命美育”贴近学生生活,融于日常教育活动中,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体验,参与实践,促使孩子产生最真实、最有触动的内心感悟和体验,以此培养学生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生活美的意识与能力。

“点亮生命”主题实践课程形成了“我与家庭、我与集体、我与社区、我与城市、我与祖国、我与地球”六大版块,每一版块的内容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励学生在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美,体现生命的价值。如在“我与社区”社会实践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就社区的特色展开调研,采访为小区提供服务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并主要就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宣传等展开调查。结合浦东新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开展“小小志愿者”文明行动,以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为载体,担任小区安全文明巡视志愿者,去感受小区内的文明和温馨,用火眼金睛去发现小区内的“不和谐音符”,并运用聪明才智创造美丽的生活环境。又如在“我与社区”版块的“社区美如画”一课中,学生在了解、宣传社区美如画活动之后参与了“吹响垃圾集结号”“响应无烟总动员”“宠物文明养”等实践行动,并从中深刻体验到美化环境对于提升小区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开展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母亲河白莲泾的污染源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的亲子合作调查,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和感受环境保护对于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命·践行”课程之“眼界计划之职业体验”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父母对工作的热爱。以父母为榜样,可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可馨同学在职业体验中写道:“今天我跟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原来妈妈一天的工作内容这么多。查看数据、开会、讨论问题、写邮件,但妈妈都处理得很好。我要向妈妈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奋,努力,踏实。而且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要定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实现一个目标,再向下一个目标努力。今天的体验活动真有收获啊!”(www.daowen.com)

2016年,北蔡镇中心小学迎来了110周年的校庆,学校一改常规的校庆思路,开发实施了“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爱心众筹社会实践特色课程。我们将义卖所得钱款为社区110个独居老人购买了科技助老电话机,让老人们在急难之时能迅速有效地求助身边人。此外,还自发成立了110支志愿服务队,与110位独居老人进行一对一的长期结对助老服务。由此,让每一个孩子,在爱心助老服务实践中,亲身感受用行动关爱身边人的美好。如今,“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爱心服务活动正在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班级在第一次上门服务时了解到老人有高血压,在家长的支持下,他们凑钱为老人购买了血压计。暑假里,孩子们来到结对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表演精彩节目,送上慰问礼品,带去童真的祝福和欢笑。重阳节到了,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饼干、贺卡和祝福到社区爷爷奶奶家祝他们节日快乐。迎新年时邀请独居爷爷奶奶到学校共度佳节,97岁高龄的李诚民爷爷活动当天显得特别激动,在现场讲述了自己一直以来受孩子们关心、照顾的事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我们的爱心结对群里面,家长们对于活动的支持力度也让孩子们备受鼓舞,满满的正能量和孩子们的成长,不断鼓励着我们按照预定的课程设计思路坚定地向前走。随着这一“生命美育”校本课程的推进实施,我们不断收到来自社区独居老人的表扬信、感谢信,敬老孝老的暖暖温情弥漫在整个北蔡家园。《上海法治报》《青年报》《浦东时报》等多家媒体在得知消息后专门来到学校进行采访、报道。满怀生命关爱的实践体验课程只有引发学生的生命思考,促进更深入的活动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当孩子们的童真笑脸与老人的慈祥鹤颜相映成趣的时候,就是对我们本项特色实践体验课程开发成功的最好见证。

(三) 关注人与自然,体验主动探究美好生态的乐趣

丰富多彩的“生命美育”课程内容的有序、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热爱自然,以美引真,激活思维;以美寻善,陶冶品性;以美促美,提升修养。

在“银杏探究”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欣赏银杏伟岸挺拔,铁骨铮铮的苍劲之美,以美引真,激发学生学习银杏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和质朴无华的务实精神;通过了解银杏不欺不压,与其他树木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特点,以美寻善,领悟生命世界中“天人物我”和谐统一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展现银杏取之于人者甚少,只一抔黄土,一口晨露,一丝雨水,即可安身立命,展蓬勃生机的生命活力,以美促美,懂得在实践中对自己与他人生命予以尊重、关怀和欣赏的意义。

“眼界计划之旅途见闻”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把休闲活动变成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使亲子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娱乐,而带有在行走中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的教育目的。如小段和小徐两个家庭相约“浪海拾贝”三亚行。孩子们在三亚的海边捡到了各种各样的贝壳,丰富了对语文书本中《拾贝壳》这篇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探究贝壳的兴趣。小段同学还特意搜集了有关贝壳知识的书籍,做了贝壳标本,与同学交流“贝壳的世界”,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同学。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感受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在“生命·精彩”社团文化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观附近的花鸟市场,并让学生尝试当动物饲养助理员,为动物喂食、清扫,甚至当小动物生病时还要学会如何护理等,以此让孩子们发现植物的生长之美,了解自然生物的生命起源,懂得动物的生命发展过程,感受一切生命的美好。

在“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主题实践课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找到的春天带进教室,布置教室,再在上课时,让同学们在充满春意的教室里兴致勃勃地仔细观察同学们带回来的各种有春天特征的生命体,感受春天对新生命的意义。也让学生亲自试验种豆子,看着从破土而出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豆苗,学生们进一步产生了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和热爱,生命的“使命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中自然生成!课后,同学们还写出了不少很棒的观察日记呢,展现了孩子们对生态美的进一步认识。

在实施五年级主题教育课程“地球,我们共同的家”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小调查、家庭用水分析等,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并对如何保护人类家园——地球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在学习“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之我爱地球”时,同学们那种呼唤和平、友谊,尊重全人类生命的心声也显得更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