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成果

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库的利用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果做成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存在不同的情况。通过全文数据库提供利用的机构占46.59%,提供特色数据库服务的机构占13.68%。调查显示,65.73%的机构建立了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主要是信息咨询服务。有的档案机构的保密要求较高,特藏档案不宜全面开放。仅有1.27%的机构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调整相关标准。

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成果

对于机构提供的档案服务,本课题组进行了统计分析

(1)电子文件的利用

电子文件利用途径方面,目前各单位使用最多的是在单位保管部门,占总利用途径的44%,其次是利用局域网网络查阅和互联网网络查阅。在实际电子文件的利用工作中,网络方式查询和到单位保管部门利用所占比例相当。

(2)数字档案的利用

数字档案的利用越来越普遍。近年来,78.25%的机构提供了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利用,95.60%的机构有提供档案数字化成果的打算。

(3)数据库的利用

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果做成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存在不同的情况。对于目录数据库,从调查对象看,74.12%的机构完成了目录数据库,综合性档案馆100%利用目录数据库提供服务。有的机构提供馆际间目录互查询;有的机构可以提供目录App终端查询服务,公众可自主上网查询目录数据库。通过全文数据库提供利用的机构占46.59%,提供特色数据库服务的机构占13.68%。后者主要体现在民国目录库、现行文件原文库、馆藏历史档案目录库等。

(4)网站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

通过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目前在各馆都很常见,尤其是馆藏目录。调查显示,65.73%的机构建立了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主要是信息咨询服务。不足6%的单位提供了诸如信息打包、信息推送、信息代理和移动终端服务,所占比例很小。

(5)开放档案网上查询

仅有38.98%的机构开放了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全文网上检索、查询利用服务。54.24%的单位不提供该项服务。

(6)档案服务的方式

目前来看,主流的档案服务方式是借阅、查阅、复制、开具档案证明和提供咨询服务。被调查机构中,82.02%的机构提供档案查阅;为用户复制档案和开具证明的机构分别占67.98%、61.80%,见图2-11。综合性的档案馆还会定期举办档案展览活动。被调查的机构对档案的开放利用都是有限制的,这源于档案的特殊性质,部分档案资源仅对特定利用者开放,还不能完全向社会公开。

图2-11 提供档案开放利用的形式

图2-12 特藏档案的对外开放状况

特藏档案主要是指各个机构收藏的重要档案、高龄档案、特色档案等,综合档案馆特藏室收藏的档案便是典型的例子。图2-12针对调研单位特藏档案的对外开放情况做了调查:12.92%的机构对此问题没有回复,选择仅提供对特定利用者的有限制开放的机构所占比例最大。有的档案机构的保密要求较高,特藏档案不宜全面开放。还有一部分单位选择了多数档案资源对公众开放,少数资源仅对特定利用者开放。

(7)档案服务频率

档案服务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利用档案的人次。调查对象中,最多的利用频率高达15万人次/年,最低的只有8人次/年,波动范围较大。总体来看,机构提供服务的档案占该机构全部档案的5%~30%,公众利用的档案占提供利用档案的2%~70%。

(8)档案服务的内容

从图2-13可以看出,提供人事信息查阅服务的机构最多,占67.98%。其次是历史信息查询,其利用超过了50%。再次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其他类信息。

(www.daowen.com)

图2-13 为利用者提供的档案信息的种类

从图2-14可以看到,被调查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类型中,档案原文涉及的比例最大,超过了3/4。这表明,大多数档案馆信息产品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类型以档案原件为主。

图2-14 提供档案信息产品的类型

(9)档案服务收费

44.38%的被调查机构设置了收费服务,51.69%的被调查机构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没有收费。档案服务收费项目主要包括复制费、证明费、咨询服务费及其他(如档案保护费)。在上述收费机构中,复制费是最主要的收费项目,78.48%的收费单位在服务过程中产生该项费用;半数被调查收费机构收取档案材料证明费;收取咨询服务费的机构占被调查收费机构的34.18%,见图2-15。

图2-15 档案服务收费

被调查机构中收费方式多种多样,同一单位可能采取多种不同的收费方式,例如按页收费、按件收费、按次收费等。其中,一半以上的被调查机构(占被调查机构的56.96%)采取按页收费的方式,按件收费和按次收费的机构分别占总数的30.38%和27.85%。有的档案馆还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制定了按分钟、按盘、按张、按份收费的方式。

高达91.14%的被调查机构参照相关政策制定收费标准。有3.8%的单位表示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制定收费标准。仅有1.27%的机构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调整相关标准。

被调查单位进行档案开发利用和服务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经费调拨、地区经费、自筹经费。其中国家经费调拨占到41.57%,地区经费和自筹经费的比例相当。

(10)档案服务信息反馈

从图2-16可以看到,被调查机构与档案用户之间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沟通渠道,如利用效果反馈表、电子邮件、网站在线和留言板、联系电话和传真等。此外,有的单位与用户通过信件、信函的方式进行联系,还有的单位采用了网络社交平台与用户进行沟通。

图2-16 档案机构与用户的沟通渠道

目前,一半多(53.39%)的受访机构提供目录公开。较多机构能够提供的在线服务,依次是:在线咨询、新闻服务、现行文件服务和电子档案全文服务等。有些机构利用档案用户在浏览网站时留下的日志记录收集反馈信息,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利用情况,及时调整档案信息服务内容,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

(11)档案网上展览

从调查情况看,85.12%的综合性档案馆开通了档案网上展览,即通过网上展览档案文献遗产。有些机构甚至将档案网上展览时档案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作为网站评估的内容之一。办公机构、信息中心开展网上档案展览的则很少,仅占7.8%。

(12)档案信息推送服务

能提供诸如信息打包、信息镜像、信息推送、信息代理和移动终端挂钩等信息服务的机构所占比例很小。调查对象中,仅有武汉市档案馆提供推送服务,且仅限于档案目录的推送服务。其他的被调查机构,尚未实现档案信息推送服务。

(13)档案服务制度

受访机构反馈的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占91.96%)机构都制定并执行了档案服务的制度,仅有7.55%的单位尚未制定相关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