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变化笔迹对心理分析的影响-笔迹检验理论与实践

变化笔迹对心理分析的影响-笔迹检验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迹心理分析技术使用的笔迹特征体系包括:单个笔画的运笔特征,字的结构特征,安排布局特征,笔画线条的力度及书写速度特征等。如果是变化笔迹,必须准确判断是何种原因引起笔迹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笔迹特征发生何种变化,在准确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将那些不受条件变化影响、准确度高、具有普遍性的笔迹特征纳入指标体系中,再根据这些特征作出解释,揭示书写者的个性特点。

变化笔迹对心理分析的影响-笔迹检验理论与实践

个人书写习惯一旦形成并达到稳定,便具有克服不利书写条件的阻碍、干扰,顽强表现自己的属性,其原因有三。

一是表意的制约作用,书写的目的在于表情达意。在它的制约下,即使遇到不利的书写条件,书写人也必须使写出来的字能够被认读,否则,就失去了文字书写的意义。书写人要想通过书写活动进行表意,就必须以他已有的书写技能为基础,按照他的书写习惯完成书写活动,所以,即使在不利的书写条件下,书写人的固有习惯也会反映在笔迹之中。

二是视觉及其表象的监督校正作用。在正常条件下,熟练书写的视觉监督作用已经减弱,但在不利的书写条件下,自动化的书写过程受到阻碍与干扰时,视觉及其表象的监督作用立即得到加强,力求达到书写的目的。(www.daowen.com)

三是动觉及其表象的调节作用,自动化的正常的书写运动主要靠动觉及其表象调节。在书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变换书写姿势、书写工具或承受物体,刚开始书写运动时可能不适应,但写上几笔、几个字或几行字后,在新条件下保持正常书写运动的动觉信息及表象的调节功能就会发挥作用,使新条件下的书写运动得以正常进行。这种功能,在不便于视觉监督的条件下,尤其明显。许多情况下,书写条件发生改变并不会使书写人放弃书写的意图,或者书写人没有意识到书写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有所察觉,但由于个人书写习惯具有能动性,可以在克服不利书写条件干扰、阻碍的情况下进行书写运动,书写人意识不到自己的笔迹发生多大的变化。尽管笔迹心理分析者希望被测试人能提供一份自然状态下正常书写的笔迹,但笔迹是否正常,仍需分析者做出准确的判断。

笔迹心理分析技术使用的笔迹特征体系包括:单个笔画的运笔特征,字的结构特征,安排布局特征,笔画线条的力度及书写速度特征等。在上述笔迹特征体系中,笔画线条的细节形态、笔画的力度、书写速度、字的结构等是笔迹心理分析技术分析书写者个性心理特点的核心依据。书写时,任何一种或若干种书写条件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笔迹中笔画线条、力度或速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利用笔迹进行心理分析时,必须首先判断笔迹材料是正常笔迹还是变化笔迹。如果是变化笔迹,必须准确判断是何种原因引起笔迹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笔迹特征发生何种变化,在准确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将那些不受条件变化影响、准确度高、具有普遍性的笔迹特征纳入指标体系中,再根据这些特征作出解释,揭示书写者的个性特点。如果将一篇发生严重变化的笔迹误认为是正常笔迹,必将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含义发生较大矛盾,甚至谬之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