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画导演基础:易混淆的镜头感解析

动画导演基础:易混淆的镜头感解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导演来说,拍片子更是纯粹的“用镜头来讲故事”。如果一样,那对编剧和导演而言是否就意味着在“镜头感”以及他们的工作上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呢?带着这么多的疑问,我们就来看看到底编剧所说的镜头感和导演所说的镜头感有什么不同之处。镜头感对于学习或者从事影视专业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到了导演阶段,老师仍旧在说镜头感或者镜头意识、镜头语言。可以说导演的镜头感觉必须是具体的、细致的并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动画导演基础:易混淆的镜头感解析

如果你学习的是影视编剧,那么编剧老师可能会经常跟你说,“对于编剧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如何用镜头来塑造故事”,一切不能通过画面和声音表现出来的描写,都属于不符合镜头感的废笔,可以让观众看到和听到的,就是镜头所表达的内容和方法。而对导演来说,拍片子更是纯粹的“用镜头来讲故事”。因为,对导演而言,体会镜头要更具体、更准确、更细致,要求也就更高。但编剧和导演对镜头的把握是否一样呢?如果一样,那对编剧和导演而言是否就意味着在“镜头感”以及他们的工作上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呢?如果真的有如此之多的相同,为什么还会有编剧和导演这两个不同的职业呢?带着这么多的疑问,我们就来看看到底编剧所说的镜头感和导演所说的镜头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影视专业的同学,无论是痴迷于动画,还是狂热于电影创作,或者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工作者,在学习初期都会对一个问题心存疑惑:导演和编剧在运用镜头语言方面到底有什么不同?

镜头感对于学习或者从事影视专业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编剧课上老师总是一再提醒一定要学会用镜头讲故事,一定要抛弃原来小说的思维影响。到了导演阶段,老师仍旧在说镜头感或者镜头意识、镜头语言。因此,有人觉得导演和编剧在工作上界限模糊也就情有可原了。简单来说,导演和编剧所运用的镜头语言自然是相同的,但他们对这种语言所使用的程度以及角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对于编剧来说,要把从小学到高中积攒下来的对记叙文、散文、小说的强烈印象舍弃掉,一定要习惯于把一些抽象的描写视觉化,也就是要学会用镜头讲故事。此处摘取某学生的编剧作业,其中就有一些小说的而非影视剧本的写作方式。

瞳天:(指了指凳子上的包)在我包里,文案已经写好了,不过市场调查还没做。

浩宣:(转身去拿包)嗯,我看看。

(浩宣伸手从包里拿出一叠纸和一个文件夹,坐在凳子上细细看起来)

(15分钟后)

浩宣:不错!这个创意很不错!

瞳天:谢谢总裁夸奖!

……

“15分钟后”这种错误在剧本写作中被重点批评过,我们是写影视剧本,不是写小说,这15分钟你想让观众怎么度过呢?就硬生生地看着浩宣看15分钟文件吗?这样的电影哪个观众爱看呢?尤其是还买了高价电影票的观众。

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由于缺乏镜头概念和影视思维,经常会在剧本中写出“女主人公痛苦地沉思了半个小时”之类的片段,效果和以上列举的“15分钟后”一样可怕。国产电影的片长一般为90分钟,电视剧为45分钟,而动画片一般最长也就22分钟,短的只有几分钟,如果主人公的某一个动作或状态就持续这么久,那么影片剩余的时间里也就没什么可看的了,整部影片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所以,对于编剧来说,一定要学会用一个或几个不同画面的连接向观众传递一种信息,用来表示时间过了很久。以前面那句“女主人公痛苦地沉思了半个小时”为例,正确的写法是:

……

蒙蒙独自一人坐在篮球架下发呆,旁边来来往往、喧闹的人群对她没有半点影响。

强烈的阳光下,蒙蒙的身影以及篮球架和过往人群的影子投射在空地上。

蒙蒙身边来往的人影越来越少,她和篮球架的影子却依旧安静地躺着。

篮球场边一排浓密的杨树上已经泛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几片枯黄的树叶最终没能抵抗住秋风的寒冷,飘落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停在蒙蒙的脚下,镜头顺着雕像一般的蒙蒙上摇,从脚摇到她的脸,脸色还是那么惨白,眼神空洞、愣愣地看着前方,没有锁定任何具体目标。

蒙蒙脚下自己的影子和篮球架的影子,静静地、默默地躺在地上,被带着一丝寒意的夕阳拖得越来越长。

……

显然,后面这一段写作方式才是创作影视剧本的正确方式。这一段当中虽然没有对具体时间、数量的描写,但通过镜头之间的排列以及对主人公和周边状态的描写,把一个状态不佳、陷入忘我沉思的女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视觉化。

作为影视剧本中的一个种类,动画虽然有着专属的特色,但基础语言是一样的。而动画的受众群以及动画的特性有时会要求动画剧本的画面感要强于台词,所以作为动画编剧,其镜头感要更强烈,如果缺乏镜头感同样会犯“小说化”的错误。

对于导演来说,镜头感意味着什么呢?例如上文中剧本描写的“蒙蒙独自一人坐在篮球架下发呆,旁边来来往往、喧闹的人群对她没有半点影响”,对于一个编剧而言,这个镜头写到这个程度已经合格了,但对导演而言,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导演脑海里首先闪现出来的问题——导演分镜头工作,对于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和感觉,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的镜头设计上,还必须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色彩、基调来表现这个镜头,镜头中是否需要声效和音乐。可以说导演的镜头感觉必须是具体的、细致的并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如果说编剧是用文字描写出大致的镜头,那么导演则是用每一个实实在在的镜头把编剧相对抽象的、粗略的文字化的镜头描写具体化,具体到每一个可视的、可听的镜头。导演通过把影片中所有镜头有序地、有构想地组织在一起,来构成一部影片以供观众观赏。简而言之,镜头感对于导演和编剧的要求各有不同,编剧只需比较粗略地把镜头划分一下即可,但对导演而言,镜头必须非常具体,要具体到对每个镜头的设计上。

导演的镜头感是有好坏之分的,一个缺乏镜头意识的导演所划分出来的镜头是干瘪的、枯燥的、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具备强烈镜头意识的导演所划分出来的镜头则是丰富的、有趣的、有生命力的。剧本中对同一情节的描写,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镜头,到了两个水准不同的导演手里,则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分镜方式,甚至可能出现两部质地完全不同的影片。以下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学习者什么样的导演分镜头是比较成功的、可取的,并且让学习者再次体会编剧的镜头描写和导演的镜头概念之间的不同。

剧本描写:一个猎人在树林中打死一只鸟。

如果是一个比较缺乏镜头感的导演,他会用三个镜头解决这句话:

(1) 近景,猎人举枪。

(2)全景,猎人对准树上一只鸟开枪。

(3)特写,鸟中弹掉下树。

但一个对镜头有着深厚感情,能够把镜头运用得非常娴熟的导演,他会对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这兴趣通过镜头外化出来并展示给观众。他绝对不会把这句话的分镜仅仅停留在这样三个镜头上。也就是说,他可以利用导演的职责和权限把编剧的一句极为简单的话,用镜头去深入化、情趣化、生动化、丰富化:

(1)近景,横移,跟拍一个男人走在低矮树丛中的脚。男人的脚踩踏树丛发出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远景处时不时传来阵阵的鸟叫声。(www.daowen.com)

(2)全景,横移,猎人扛着枪在树丛中行走。树林里阳光很强,显得刺眼。与画面形成对比的是鸟儿欢快的叫声响彻林间。

(3)摇,镜头顺着猎人抬起的头摇向一棵大树的树梢,树梢间一个鸟巢中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正冲着鸟巢上方盘旋着飞过来的大鸟急切地叫着。

(4)中景,横移,猎人正往前走着,忽然镜头和猎人同时停住,猎人顺着鸟叫声抬头发现了鸟。

(5)特写,一只小鸟期盼地看着空中的鸟妈妈。

(6)特写,另外两只小鸟也欢呼雀跃地冲妈妈叫着。

(7)跟摇,小全景,鸟妈妈嘴里衔着一只虫子,飞向鸟巢。镜头随之下摇到鸟巢,静止下来变成大全景,鸟妈妈离鸟巢里三个小鸟的距离近了。

(8)特写,猎人仰头看着鸟巢,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

(9)特写,猎人的手悄悄地伸向挎在身上的枪。

(10)全景,大鸟衔着虫子马上就要飞到鸟巢边了,三个小鸟叫得更激动了。

(11)近景,猎人举起猎枪,用枪口寻找着鸟。

(12)近景推特写,大鸟飞落在鸟巢边,锋利的爪子牢牢抓住鸟巢边缘,翅膀用力扑扇以寻找身体的平衡,但嘴却紧闭着不让依旧在挣扎的虫子从嘴里掉出去。

(13)摇,近景,三个小鸟看见妈妈嘴里的小虫,更加激动,此起彼伏地跳跃着。

(14)特写,猎人脸部特写,前景是冰冷的枪口。

(15)全景,鸟妈妈被三只笑闹的小鸟闹得一时没有办法确定把虫子给哪只小鸟,她似乎也在和孩子们逗笑着,从鸟巢的一边跳到另一边。

(16)特写,三只小鸟的身体也随着妈妈的跳跃,从左往右移动着,小嘴冲着虫子的方向努力张开。

(17)特写,猎人黑洞洞的枪口,也从画左移到画右。此时,画面内所有的声效渐弱,直到全部消失,只剩下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格外响亮。(以下镜头都是这种音效)

(18)近景,鸟妈妈从画右再次跳向画左。

(19)近景,三只小鸟也从画右跟向画左。

(20)特写,黑洞洞的猎枪也从画右悄悄地移向画左。

(21)特写,猎人的手指缓缓地伸向扳机。

(22)小全景,从精制到摇,鸟妈妈终于找到平衡,她似乎已经选择好一只小鸟,她优美地把脖颈转向身体左侧,镜头也随着微微向左摇。

(23)特写,下摇。猎人的枪口跟着大鸟的运动,从画右移向画左,停止片刻之后,镜头再次向下摇,摇到猎人的手指,手指慢慢地伸向扳机,几乎已经触到了扳机。

(24)特写,高速镜头,大鸟的头渐渐弯向画左一只小鸟张开的嘴。另外两只小鸟依旧卖力地张着嘴争着。

(25)特写,高速镜头,黑洞洞的枪口静止了片刻,忽然从里面冒出一股白烟。小鸟们的鸣叫声还在继续。

(26)特写,高速镜头,鸟妈妈的嘴几乎已经碰到了小鸟的嘴。

(27)特写,高速镜头,随着白烟冲出枪口,鸟叫声被子弹冲出枪膛的声音淹没。画面隐黑,一切声音都随之消失了,黑场中一片寂静。

(28)鸟巢底部特写,摇,高速镜头。一声响亮的枪声后,一片羽毛从鸟巢底部飘向地面,同时跌落的还有那只虫子。镜头在下摇的过程中逐渐隐黑。同时,画面内寂静一片,所有的动效声都消失了,一个空灵的、无字的女声吟唱从遥远的地方飘了过来。在画面隐黑时,女声渐大,哀婉、空灵。随后,在黑屏上升起演职人员名单。

对比前后两个导演对同一个编剧的一句话的理解和分镜头,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两者的差异,前者就是简单、机械地划分了一下镜头,而后者则把简单的一句话,变得丰富、情节化,并融入了情感和较为深刻的主题,让人看后产生遐想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导演分镜练习是一个实际的课堂作业,老师只给了两个导演专业的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但得到的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答案。第二个导演已经把镜头语言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具备了娴熟地掌握镜头语言的能力。所以当他面对一段毫无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一个充满情感、趣味十足的分镜。

作为初学导演的新人,在接触实际拍摄工作(尤其是前期文案工作)的时候,首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正确地区分编剧的镜头感和导演的镜头感。把这点做好,才是一个导演做好影片分镜头工作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