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画导演基础:景别划分的意义与作用

动画导演基础:景别划分的意义与作用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景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用得是否合理之说。

动画导演基础:景别划分的意义与作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特写和大特写的概念。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可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在特写镜头中背景和环境是被忽略的。

大特写:从特写中延伸出的与特写有姐妹之称的景别。大特写比特写更加贴近被摄物,让细节信息占满整个画面,像电影《杀手里昂》正式开始叙事时里昂初次出镜的那场戏,导演使用的全部是人物的大特写,例如里昂的眼睛、手和杯子里的牛奶,里昂的朋友老托尼的嘴角等(见图3-5、图3-6)。说特写和大特写是姐妹,是因为它们同属一个家族,如果用大小来比喻,只是一个个头略高而另一个个头略矮,但模样和脾气、个性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说,准确地说,它们的作用和意义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上略有强弱之分。

图3-5 《杀手里昂》(1)

图3-6 《杀手里昂》(2)

特写和大特写,往往能将演员的表情细节和某一瞬间外化出来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它们常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有时也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其特定含义。特写在视觉和心理上都非常贴近观众,而且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近距离感,能让观看者把一些细节、私密信息看得非常清晰,获得强烈的感受。

特写和大特写镜头的作用如下:

第一,因为特写和大特写镜头是具象的、描写细节的,所以它们能强调和突出要表达的画面信息。例如,通过这两个景别,导演可以展示人物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从而把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外化出来,让观众体会到。

第二,这两个景别还具有夸大被拍摄的细节的作用。接下来所列举的关于影片中的特写和大特写镜头的段落,会涉及这个作用。

第三,它们还具有表现重点情节、重点渲染某种情绪的作用。

第四,因为这两种景别可以让观众清晰明了地看到被拍摄人的动作细节,因此常常被导演用来突出关键性的动作。

第五,特写经常能够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如果一定要总结出它的不足之处,可能就是缺乏客观的感觉。这里所说的“主观”是特指镜头或者摄影机的视焦离被拍摄对象比较近,给人一种主观干预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用一个人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例子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想与另外一个人保持比较客观、冷静的距离,或者本着尊重对方隐私的原则,他不会选择离对方非常近的距离,不会时时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不会和对方走得太近。一旦走得太近,会让对方感觉你在试探和干预他,时间长了还会让对方感觉无法透气。因此,这种方式可以用来比喻那些离被拍摄对象比较近的景别。在生活中总是离人太近,会让对方觉得不自在,缺乏自由感,但如果总和对方保持着相对远的距离、对人不冷不热,也会让对方觉得生疏、没有亲切感。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镜头景别的使用上,都要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如果是人与人之间,要依照彼此的情感、周围的环境等因素来决定交往的尺度;如果是景别,要依照剧情、剧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依照其会对观众心理产生何种影响等因素而定。所以说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景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用得是否合理之说。只要用得恰当,就会产生理想的效果,甚至还能形成影片独特的风格。

有时,一些特写镜头的一次或重复使用,会引起观众的兴趣,同时也能让镜头变得更有寓意,甚至能激发观众的某种情绪。

近景指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运用近景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外化表情和细微动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产生交流感。它是具象的、描写细节的,能突出所要表达的画面信息,也是具有主观色彩的镜头。近景和特写的功能有一些相似之处,只是程度深浅不同。

在拍摄两个人对话时,为了避免视觉、情节和观众心理节奏上的单调感,导演一般都喜欢把镜头在两个人之间来回切换,这其中往往会用到大量的近景镜头。近景镜头虽然不像特写镜头那样给人带来强烈的临近感,但相对于中景、全景这些镜头,还是属于“近距离”的镜头,因此用来展现人物面部表情、内心感受的外化是非常合适的。在一个影片中如果近景使用比较多,尤其是缺乏透视感的近景,同样会给人带来视觉上比较强烈的感觉。实际上,近景镜头是有所区分的,还是举两个人物对话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各种近景镜头的不同。在实际拍摄中,一旦两个人脸对脸地交流,只要对话时间比较长,导演一般就会采用切换镜头的方式来进行拍摄,而且摄影机一般会在两个人物之间,即在人物内部从正反两个方向来拍,这种镜头被称作正反打。另外,还会在两个人物外部分别透过人物背部拍摄其对面的人物,也就是说,主要表现的人物正脸在镜头的景深处,而镜头的前景则是其对面人物的背影或者只露出一点点脸部轮廓的背影,这种拍摄手法被称为外反打。内反打的近景镜头的透气感、透视感不会太强,因为镜头几乎全部被人物所占据,虽然根据构图能透出的背景有时会很多,但一般情况下由于拍摄主体占据画面比较多的空间,背景不会露出很多,而且因为只有前后两层关系,画面的透气感和空间感不会非常强烈。而与内反打相比,外反打的近景镜头有前景人物背影、中景主要被拍摄人物的正脸,第三层背景,因此,一般外反打的近景镜头的透视感、透气感都要强于内反打。

但此处要特别强调的人,以上所提到的“正反打”的拍摄方法,并不只局限于近景景别的拍摄,只要是拍摄两个面对面而坐的人,都可以拍摄出内外反打的人物头部特写、人物中景、人物中近景、人物全景等多个景别。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具有叙事性描写的作用,对所拍摄的事物和人物,能相对接近整体地将其描述出来。相对于特写、大特写和近景镜头,中景主要是表现人物的动作和状态,一些相对细节性的信息往往容易被观众所忽略,而且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同样也可以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中景给人一种冷静、客观的距离感,所以有人说中景是相对客观的镜头表现方式。(www.daowen.com)

在一部影片中,中景镜头占的比重几乎是最大的,这就要求导演和摄影师在处理中景时要注意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构图要新颖优美。而且因为中景在影片的镜头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一部影片中中景处理得好坏,往往成为决定一部影片成败的重要因素。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及其电影作品,被世界影坛公认为最能体现和代表日本的民族性,在这点上,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都不能与之媲美。他能获得如此殊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单纯从导演的镜头语言来看,以日本人的跪姿高度作为自己影片摄影机的水平高度及影片中大量的中景镜头的使用这两者构成了小津导演镜头语言的特色,这种特色恰恰反映出日本人内敛的性情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习惯跪坐的特点。因此,小津导演影片中的镜头形态和景别习惯,不仅造就了导演的风格,还形成了影片独特的、成功的叙事风格,这种安静、不张扬的风格不知迷倒了多少影迷。

全景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而细节性的信息在全景中是被忽略的。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该场戏分切镜头的轴线关系、人物方向和位置,以及场景的光线、影调和色调等重要元素,是决定一个场景所有镜头景别、机位、切换方式、轴线关系等的镜头,还可以起到衔接其他景别镜头的作用。一般在拍摄一场戏之前,要先确定全景镜头的位置、角度、拍摄方法等。

在美国电影《穿越百老汇上空的子弹》中有一场戏,内容是导演戴维·什和制片人初次到黑帮老大为其情人奥莉芙置办的房子处,和一心想成为百老汇明星的奥莉芙进行面谈。在这次面谈中黑帮老大用他特有的粗俗方式用心地向制片人和戴维推荐着自己的情人。而这次见面实际上也是剧组主创选拔演员的过程,只是这次选拔只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通过”。当戴维通过对话,发现眼前这个性感、低俗、完全没有戏剧灵性,而且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奥莉芙压根就没有演戏基础时,他推说自己身体不适,匆匆离开了那个让他血糖都降低了的房子。刚走出房间,来到大堂,戴维就极力宣泄着不满。在这里,导演就选择了一个全景镜头来表现戴维的愤怒、激动和羞辱感(见图3-7、图3-8)。也许有些导演会选择特写、近景镜头来表现戴维愤怒的表情,认为这样可以突出和强化他愤慨的心情。但该片导演却没有这么做,他调动戴维全身,让他充分使用大幅度的肢体语言,协助台词把对奥莉芙的不满充分表现出来。试想,如果是用一个近景或特写镜头来表现,很容易让观众感觉演员的表现太夸张了,这种夸张不仅不能打动观众,反而会把观众从戏中带离。另外对比一下,当一个人采用大幅度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不满时,其激动和愤怒的程度往往会大于仅仅通过表情来表达不满。再有,用这种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其效果要比面部表情所传递出来的情绪,更有冲击力、更外向化。

图3-7 《百老汇上空的子弹》(1)

图3-8 《百老汇上空的子弹》(2)

从这个例子能看出来,全景很适合表现人物的肢体动作,而且在全景中,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都能交代清楚。

根据实际的拍摄习惯,从全景中又细化出一个大全景。人们习惯性地把表现一个或几个人物全貌的镜头称为全景,而表现众多人物或者景物全貌的镜头称为大全景,两者的属性和作用是一样的。

远景具有写意色彩,主要是对拍摄对象整体的把握,可以让观众看清楚整体以及各个被拍摄物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好地表现宏大的空间和场面。使用远景更多地是为了突出氛围,也非常有利于进行大场面调度。

随着摄影设备的发展、航拍的出现等,从远景中延伸出另外一个景别,即大远景。远景与大远景的关系和特写与大特写的关系是一样的,同属于一种性质,如果一定要用大小来区分,大远景与远景相比就显得大一些。因为大远景中所包括的景物更加辽阔;而且相对于远景,大远景的写意色彩更加浓郁,它往往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情绪、氛围等,具有渲染的作用。在一些影片中,如战争题材、灾难片等,常常会有很多大场面的描写和调度,此时用大远景来表现是非常便利的。相对于特写、近景等景别,在远景和大远景中“细节”是零,在这样的景别中镜头整体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思考题

1.以图谱的方式,画出本章节所讲述的各种景别,并用文字标注出其属性与特点。

2.简述景别与镜头的发展演变过程。

3.针对不同影片的不同段落,深入分析其运用景别的手法与特色。

4.分析一些著名导演如何在影片中成功地运用镜头和景别这些基础语言,并形成自己的影片和导演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