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菜食画-魏了翁雀舌乌鱼的传家菜

川菜食画-魏了翁雀舌乌鱼的传家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办者就是蒲江县人魏了翁,因其字华父,号鹤山,所以冠名“鹤山书院”。魏了翁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为了表彰魏了翁的办学实绩,宋理宗曾经亲手书写“鹤山书院”四字相赠。在教书闲暇之余,魏了翁最喜爱的就是品尝家乡的雀舌茶。从此“雀舌乌鱼”汤就成了魏家的传家菜。魏了翁雀舌乌鱼 王洪国家级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成都天香仁和酒楼行政总厨。对“雀舌乌鱼”这道菜,王洪是逐字解读,做足了文章。

川菜食画-魏了翁雀舌乌鱼的传家菜

菜品典故

梅华鹤羽白,茶华鹤头红。

拱揖鹤山翁,始授宗人同。

——宋·魏了翁《次韵李肩吾读易亭山茶梅》

1210年,在四川蒲江北门外一里处的白鹤山上,一家藏书量居宋代各书院之首的书院成立了。创办者就是蒲江县人魏了翁,因其字华父,号鹤山,所以冠名“鹤山书院”。

魏了翁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二十一岁便考上进士,为官清廉,虽有一套治国良策,但遭权臣排挤,几次降官。

魏了翁在家乡蒲江创办鹤山书院,亲自执教,答疑解惑。据说为了表彰魏了翁的办学实绩,宋理宗曾经亲手书写“鹤山书院”四字相赠。

在教书闲暇之余,魏了翁最喜爱的就是品尝家乡的雀舌茶。他爱茶,更懂茶,他所著的《邛州先茶记》载入《中国茶经》,书中特别赞美蒲江雀舌茶。后来蒲江雀舌入选贡茶,就得利于魏了翁力荐之功。

一次,家人炖鱼汤,魏了翁在一旁品茗读书,闻着锅里飘出的鱼香味,他突发奇想:如果倒一些雀舌茶汤进去,不知味道如何?想到就做,他揭开锅盖,将半壶茶汤掺了进去。当鱼端上桌时,魏了翁能闻到鱼汤飘出一股淡淡的茶香,而吃到嘴里的鱼肉,鱼腥味也没有以往浓重。他兴奋地告诉家人,茶叶不但能清心去火,还能去腥味,今后做鱼时放点茶叶进去,可令鱼汤更加鲜美。从此“雀舌乌鱼”汤就成了魏家的传家菜。(www.daowen.com)

魏了翁雀舌乌鱼
(王晓华 绘)

王洪

国家级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成都天香仁和酒楼行政总厨。

代表菜品

焦香牛肉粒、黑叉烧、仁和竹荪三鲜、石板银鳕鱼

王洪的厨师生涯,始于成都陕西街一家名叫楼上楼的小饭馆。1994年,王洪进入成都仁和鲢鱼庄,并从此和“仁和”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成为仁和鲢鱼庄、宜宾仁和川菜酒楼厨师长,并成为成都著名餐饮品牌天香仁和酒楼的行政总厨。他秉承“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博取众家之长,出品高于一切”的做人做事原则,带领一支年轻且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团队,荣获第七届国际美食旅游节团体金奖、第四届中国烹饪大赛银奖。他是2014年中华美食频道20集大型高清纪录片《为爱做道菜》的爱心大使。他精通川菜,旁通湘、杭、赣、粤菜等多个菜系,并融会贯通、善于创新,其菜品拥有独具一格的创意和意境

对“雀舌乌鱼”这道菜,王洪是逐字解读,做足了文章。鲜嫩的蒲江雀舌茶尖入汤去腥增鲜,令雀舌宛如乌鱼之舌;酥米更是点睛之笔,细嫩的鱼片入盛满酥米之碗,滑爽与香脆交织,婉转馨香,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