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莫怀戚《散步》:读写探道

莫怀戚《散步》:读写探道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作家莫怀戚回忆,当时正是父亲去世后的几年,母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对于生活兴致已是不大。提议和老人出去散步,是对母亲的关怀备至。这些温情的细节仿佛一道道精美的刀工,雕刻出绝美的家庭之“窗”。“散步”它就像打开的一扇窗,让我们于平凡处见真情,读了这一篇散文就像读到了莫怀戚一家脉脉的温情,读到了我们每个人隐藏在心的“家”的情怀。温情的“细节”雕刻精美的窗,窗里是暖家。

莫怀戚《散步》:读写探道

汕头市金园实验中学 何益秀

“家”是中国人的根。理想的“家”洋溢着温馨和睦的气氛,让人向往。因为它是我们疗伤的地方,是我们永恒的港湾。在那里我们只有暖暖的爱,没有条条框框的理;在那里我们只有相互包容、相亲相爱,没有你争我斗、你欺我诈。

一个理想的家就像一座象牙塔,神圣不容亵渎,洁净并给人精神的滋养

社会在发展,家的文化也在不断丰盈与提升。莫怀戚的《散步》虽然写于20世纪80年代,素材是散步这种家庭琐事,内容看似肤浅,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里边流淌着亲人间的温情,承托着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作家莫怀戚回忆,当时正是父亲去世后的几年,母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对于生活兴致已是不大。根据文章,我们知道“我”的母亲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冬天。“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老人最怕冬天,身体上的不适极容易让寒冷的天气夺去他们的生命。作为儿子,面对母亲的经历,感同身受,“熬”字更是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疼惜。

天气很好,文中对于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充满着勃勃生机,作为儿子的“我”对母亲说:正因为身体不好,才应该多出来走走。提议和老人出去散步,是对母亲的关怀备至。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信服,是对对方“相信顺从”。在散步之前,母子之间的相互爱惜之情便已经在细微之处流淌,为下文顺利解决散步中出现的“分歧”做足铺垫。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儿子的突然发现,给全家增添了欢乐。都说孩子是天生的“发明家”,也是世上最诚实的人。他们以独到的视觉发现生活中的美!两个“也是”,道出了家中关系的和谐,而对儿子的发现,我们一家的“笑”正是和谐之家温情绵绵的体现。(www.daowen.com)

散步中的分歧,是母亲和儿子的分歧,也是两代人之间的分歧,“源”之有理,合乎常理。身体不适的母亲想走平顺的大路,而充满好奇之心的儿子却想走有意思的小路。怎么办呢?分开走,一家四口人分出两拨?这显然缺乏家的整体感。顺从母亲,理所当然吧!但如何说服年幼的儿子?答应儿子嘛,这与前文散步的初衷相悖。所有的难题这时都等着“我”来解决!

而母亲显然不想为难“我”,她“摸摸”孙儿的脑袋,顺从孙儿的想法,并提出适时让“我”背的建议,这样的建议让“我”心里有了宽慰。母亲这样的处理方式,毫无半点造作之意,让人对这“伟大的解决之道”拍手称快。母亲的举止虽小,却让我们读者读到了一个通情达理、疼爱晚辈更是体贴儿子的长者形象。这样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给和谐温暖的家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就这样,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地“背”着他们。如果说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让人潸然泪下,那么这一家的散步则传递着暖暖的温情,给人满满的感动和期待!

一个“熬”字、一份初衷、丝丝体贴、儿子的发现、“分歧”的处理,还有我们两对母子前行的背影……这些温情的细节仿佛一道道精美的刀工,雕刻出绝美的家庭之“窗”。

“散步”它就像打开的一扇窗,让我们于平凡处见真情,读了这一篇散文就像读到了莫怀戚一家脉脉的温情,读到了我们每个人隐藏在心的“家”的情怀。这样的家是我们向往的家,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家!

温情的“细节”雕刻精美的窗,窗里是暖家。

(插图: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 许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