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证研究: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

实证研究: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新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其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实践取向。要把实践取向的课程理念贯穿在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中,如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学校内的理论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衔接,高校学习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的衔接。再次,课程实施中凸显实践取向。

实证研究: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

首先,在教师教育理念方面,牢牢树立“实践-能力”取向的理念。对于处在职前阶段的师范生而言,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指导与改进教学实践。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要紧紧围绕实践能力的提升展开。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新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

其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实践取向。要把实践取向的课程理念贯穿在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中,如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学校内的理论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衔接,高校学习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的衔接。

再次,课程实施中凸显实践取向。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视频观摩等教学手段与方式;另一方面,鉴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特性,对它的深度理解就离不开操作性实践,需要学生在“做中学”并在“学中做”,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需要突破单纯的知识讲授与记忆,给师范生提出更多挑战性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再次,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课堂实践方案与评价标准,并将实践考核以明确的方式列入学科考核中。(www.daowen.com)

最后,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管理。这包括四个方面:①在学科课程考核方面,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完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考核;②完善见习、实习评价标准;③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如在课外活动主题设计、见习主题设计等方面,加强各部门与教科系及各系部教师教育教研室的联系;④逐步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的小班化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