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童话中的神秘世界史:隐藏的故事大揭秘

童话中的神秘世界史:隐藏的故事大揭秘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欧洲国际间的政治联姻十分普遍。有不少国家的民众会把对王后祖国的敌意转嫁到王后身上。然而,问题的根本并非王后奢侈的制装费,而是国家体制本身的矛盾。王后虽不再被称为“巫婆”,却被嘲弄为“娼妓”。像王后一样位于权力中心的女性,美丽的外貌也是巩固权力的武器之一,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成功利用外貌进行形象政治的最佳代表。外貌对她们而言,与权力及生存息息相关。

童话中的神秘世界史:隐藏的故事大揭秘

中世纪历史上,可以看到不少王后变成巫婆的案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欧洲国际间的政治联姻十分普遍。有不少国家的民众会把对王后祖国的敌意转嫁到王后身上。人们甚至过度宣传王后的奢华生活,把宣泄的对象从自己国家的国王转为异国而来的王后。然而,问题的根本并非王后奢侈的制装费,而是国家体制本身的矛盾。

让我们从中世纪转到现代来看:原本镜子制造技术是由威尼斯独占,在17世纪中期,法王路易十四的大臣柯尔贝尔将其引进法国,到了17世纪末,法国开设了国家玻璃制造所及国家镜子制造所,大量的生产使得镜子价格下跌,变得大众化,而且过往那种因人而异、成像不一的镜子也已不复存在。

启蒙时代来临,大规模的猎巫不再发生,但王后的苦难就此结束了吗?当然没有。王后虽不再被称为“巫婆”,却被嘲弄为“娼妓”。就以法国大革命时遭受审判的路易十六的配偶——玛丽·安托瓦内特来举例。她是奥地利公主,在法国大革命前,她大量地出现在色情书刊之中。判决时,路易十六仅被流放,而玛丽·安托瓦内特却背上性犯罪、道德犯罪等辱名,使她成为了“巫婆王后”,这其实是对君主体制的攻击。然而只因她来自异国,就必须背上黑锅,未免过于残忍。

让我们把话题带回《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魔镜吧!历史上,梳妆打扮是上层阶级富有的象征。像王后一样位于权力中心的女性,美丽的外貌也是巩固权力的武器之一,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成功利用外貌进行形象政治的最佳代表。年轻时的她经常以华美装扮现身,上了年纪后,她则以比实际年龄年轻貌美的“自画像”现身。

总而言之,王后和女王照镜子都有她们的苦衷。外貌对她们而言,与权力及生存息息相关。被诬陷为巫婆,也许不是因为她们过度在意外貌或过度奢侈,而是身为女性的她们却对权力起了贪婪之心。对着镜子自我陶醉的王后,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巫婆吗?或许她们是为了治国,而重新检视、反省自己的优秀统治者也不一定啊!魔镜啊,魔镜,请告诉我真相吧!

[1]安徒生(1805—1875年),丹麦作家和诗人,尤以童话故事闻名于世,作品有《拇指姑娘》(Tommelise)、《冰雪女王》(Snedronningen)等。1

[2]耶罗尼米斯·博斯(1452—1516年),博斯的作品多着墨于人类的道德沉沦与罪恶,并创作了多幅三联画(绘于三片接合起来的屏风上)。1(www.daowen.com)

“镜子里的我是左撇子。”就算不引用韩国诗人李箱的诗句,大家也都知道镜子与现实相反。那么,可以同理推断:巫婆照镜子会变成圣女,圣女照镜子则会看到巫婆吗?

古代多神论衍生的女神崇拜与基督教带有男性色彩的一神论截然不同。在基督教支配欧洲以前,女神崇拜的传统深深烙印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天主教以“圣母玛利亚信仰”及“守护女神”等女神崇拜吸收信众。

问题出在古代女神是以“善恶共存”的模式备受崇拜,但是天主教只崇拜“善”的一面。举例来说,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同时具有“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形象以及支配冥府、魔法、怪物的“夜之女神”赫卡忒的形象。不过天主教的圣女崇拜,却只留下阿尔忒弥斯的纯洁女神形象,掩盖其黑暗的一面。

过去,古代女神有三个人生阶段,分别为形象纯洁的处女、洁身自爱的母亲、极具智慧的老婆婆。不过,其中苍颜白发的老婆婆并不符合天主教圣女的形象,天主教的圣女永远都是被刻画成年轻貌美的模样。

但是天主教还是必须有人扮演负面的存在,究竟谁该担任这个角色呢?答案正是人老珠黄的巫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