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童话里隐藏的世界史:吉卜赛女孩的绝育与波兰的集中营》

《童话里隐藏的世界史:吉卜赛女孩的绝育与波兰的集中营》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照片上是吉卜赛女孩接受绝育手术的画面。波兰的土地被用来建集中营,而且大约有两百万名波兰人惨遭杀害。阅读《安妮日记》时,不只要看到安妮与其家人所历经的大悲歌,还要能够反思:为何历史上总是有一群人为了不合理的原因而草菅人命?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将大卫星作为犹太王朝的象征,至今以色列国旗上仍可看见其踪迹,却被纳粹拿来作为迫害犹太人的象征。亮眼的黄色,就是欧洲历史上歧视的象征色。

《童话里隐藏的世界史:吉卜赛女孩的绝育与波兰的集中营》

阿姆斯特丹王子运河路263号是安妮的藏身之处。现在每年有超过五十万名观光客到访,想进去必须先排进长长的人龙,才能走进那间伪装成书桌的暗室,参观安妮躲藏的小房间,为她流下感伤的泪水。但是大部分的读者都不会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他们被囚禁的地方。为什么?我想是因为既渴求了解二战纳粹德国历史知识,却又怕内心无法承受吧!好比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停车场踌躇不前的心境一般。

2004年,我进到奥斯维辛内部参观。变成展览厅的收容所内部,充斥着一股说不出的绝望,使我的双脚无法停止颤抖。看到那条用牺牲者的头发织成的地毯,我终于瘫坐在位置上,这比起《安妮日记》更令人冲击。我重新站了起来,走往收容所的另一栋建筑。照片上是吉卜赛女孩接受绝育手术的画面。骨瘦如柴的孩子,手臂上写着德语“军用品”的缩写。惨遭活体实验的吉卜赛孩子,只不过是“军用品”罢了。

在集中营的那天,我才了解到自己内心承受的极限。但我想自己并不孤独,应该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想了解二战时纳粹的蛮横和大屠杀,却又无法承受血淋淋的集中营记载和史料,所以才成为《安妮日记》的读者。从奥斯维辛回来后,先撇开书籍本身的价值不说,我认为这本书隐藏了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真实,提供给读者一个恰到好处而不至于内心不适的间接经验。也许这就是《安妮日记》的副作用吧!

1942年10月9日 星期五

凯蒂,今天有个坏消息。盖世太保[2]正在大举捕捉犹太人,用载牲畜的卡车把犹太人送进集中营。……被收容的人,连女生都要剃光头,再被送进毒气室毒死。

《安妮日记》里,她并没有实际接触集中营的现实与屠杀,对于纳粹的横行与战争的实况,是通过偷听英国电台和大人间的谈话而来。安妮被抓进集中营以前,也就是在她亲身经历之前,日记早已中断记载。这位想成为作家的女孩,把藏身暗室的生活描写得巨细靡遗,在狭窄空间中,以过人的文采写下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青春期少女小鹿乱撞的初恋以及面对战争的些微恐惧,仅止于此。

活泼开朗的她,在极端的状况下仍不失求生的希望。我们误以为这样的她得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下来。而《安妮日记》,可能让我们以为纳粹只对犹太人进行屠杀,忘了还有一群没有政府、无法对世界发言的吉卜赛人。他们居无定所,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据说二战结束后,有一百万名吉卜赛人从欧洲消失。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不只针对犹太人,也同样套用在吉卜赛人身上。还有,我们也忽略了波兰人的遭遇。波兰的土地被用来建集中营,而且大约有两百万名波兰人惨遭杀害。(www.daowen.com)

阅读《安妮日记》时,不只要看到安妮与其家人所历经的大悲歌,还要能够反思:为何历史上总是有一群人为了不合理的原因而草菅人命?说不定犹太人屠杀事件不过是人类内心共同隐藏的一种暴力,只是刚好在希特勒与纳粹身上爆发而已。

[1]安妮·弗兰克(192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中最著名的受害者。她在躲藏期间所写的日记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也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1

[2]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由缩写“GESTAPO”发音而来。1

根据1941年9月1日下达的《德国犹太人识别标记条例》,六岁以上的犹太人若出现于公共地区,都必须将黄色星星中写着“犹太人”的徽章佩戴于胸前。

犹太人的星星,是由正三角形和倒正三角形组成的六角星星,犹太教中称之为大卫之星,意味着“大卫之盾”,象征“神的守护”。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将大卫星作为犹太王朝的象征,至今以色列国旗上仍可看见其踪迹,却被纳粹拿来作为迫害犹太人的象征。

至于黄色则是源于中世纪开始的犹太人歧视。1267年,维也纳圣务院(基督教的最高立法机关)为了分辨犹太人,要求他们戴上黄色尖帽,后来才改为在衣服挂上黄色圆形的布料。亮眼的黄色,就是欧洲历史上歧视的象征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