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与都市空间的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与都市空间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安城的城市设计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髓,在诸多方面均有其先进性与合理性。2017年,成都市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成都对于文化空间的保护非常重视,提出要着力构建“一环、两轴、四线、五片”的全域文化空间保护展示体系。由此,成都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

传统文化与都市空间的研究报告

西安古称长安,拥有3100年建城史、1100年建都史,是我国西北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的西安以“象天法地”的思想渊源、“经纬龙骨”的平面形态、“九宫格局”的功能分区等而极具独特性,曾一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宏大、规划最严整、功能最完善的城市。长安城城市设计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髓,在诸多方面均有其先进性与合理性。近代和现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加快以及国家发展重心、城市定位的改变,西安市的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困顿、摇摆,其发展水平和重要性有所下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等,西安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在此基础上,西安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安市制定了人口超千万的“大西安”的发展构想,提出建设“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超大城市空间格局,未来的西安有六个目标定位:创新创业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世界文化之都、世界级旅游时尚之都、生态智慧国际宜居之都、国际门户枢纽。从这六个定位可以看出,其中至少世界文化之都、世界级旅游时尚之都、生态智慧国际宜居之都是与“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其对传统和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由于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属性,“传统”和“文化”一直是其重要的名片和立足点,“重塑传统风貌、打造文化特色、延续历史记忆”是其城市发展中重点坚持的方面。国务院“关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也专门强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格局和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帝王陵墓、宫殿园林、古镇古街等典型历史文化遗存。重点保护好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等历史文化街区,周丰镐、汉长安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唐大明宫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保护好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和文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现实之中,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即以古长安城为主体的城区——被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改造,凸显其“传统”色彩和“文化”功能,体现城市的底蕴,依据独特的人文和历史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等项目,同时,实现多轴心发展,以西咸新区、东部新区等来承载其产业升级、现代工商业跨越式发展等功能,体现其“现代”的一面和城市的活力与创造性。总体而言,西安市旧城与新区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功能区分,“传统”与“现代”之间有较为清晰的界线。调研中的感受之一是其传统的部分较为厚重而现代的部分则较为薄弱,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和区分度不够明显,在如何发展其现代部分而同时借重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有传统的现代”或者“有个性的现代”方面,或许可以进一步有所着力。此外,其传统的部分固然深沉、厚重,但是如何实现进一步的现代性转化,使其更有活力,在更为宜居、便捷、友好等方面,同样有值得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同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已有3000余年。成都市常住人口1600余万,城镇化率逾70%,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近年来,成都的城市定位被界定为“五个中心一个枢纽”: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2017年,成都市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成都的城市格局从锦江时代的“两江环抱”到龙泉山时代的“一山连两翼”,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成都的城市格局被认为“正迎来千年之变”。就城市的空间结构而言,成都正在改变此前单中心集聚、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力图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形成“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心”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为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一区”为龙门山生态涵养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保障成都可持续发展关键区域。“三轴”为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集聚核心城市功能。“多中心”为8个区域中心城。这是其整体的城市格局设计,就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而言,则是构筑“双心、双轴、多点”的空间结构,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双心”指老城中心和天府新中心,“双轴”指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多点”指集中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主中心、副中心和片区中心。成都对于文化空间的保护非常重视,提出要着力构建“一环、两轴、四线、五片”的全域文化空间保护展示体系。“一环”是串联古蜀文化遗产的水上环线,“两轴”指龙门山前历史文化保护轴、从都江堰到成都平原历史演变的文化轴,“四线”为古蜀道金牛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成渝古驿道,“五片”指以成都、都江堰、新都、崇州邛崃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片区和国家公园片区。(www.daowen.com)

由此,成都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成都就其城市气质而言,颇具现代气息与时尚色彩,在经济、金融、科技、对外交往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上可谓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天府文化”。这种文化既与巴蜀地区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在近现代文明的浸润下发生着嬗变、演进,同时包容了“传统”与“现代”。成都是著名的休闲之都,慢节奏、消遣、休闲、娱乐、享受等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城市气质之中,传统更多的是润物无声般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或者说,传统已经演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也因此,传统在这里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而是自然而然、生活化、有亲和力的。比如成都的许多文化景点如宽窄巷与现代城市生活、市民生活融为一体,许多名胜古迹也公园化、生活化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被开发出来,这其中体现着对于传统以及现代的态度,就其使传统生生不息、焕发新的活力、寻求新的生机等方面而言,是非常可取的。成都的城市设计、教育资源、美食等都声名远播,成为其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一部分。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得较好,无论是产业化、高科技化的电竞、网游,还是一些借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服饰设计、手工艺品,均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体现出较强的活力与创造性。如此的方式,传统才能够吸引一代代的人靠近它、学习它、延续它,从而成为生命的“活体”,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这样的方式比较高级,也是可持续、可能真正地做活、具有生长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