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的质量提升,充分发挥身边范文的作用

小学作文的质量提升,充分发挥身边范文的作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身边“范文”的指导作用,把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拿来宣读,让其他同学学习,这是许多老师的做法。在校、班板报及作文报等平台上展示学生习作的全文,而在班上宣读的,一般是典型“范例”,即在某方面写得好的内容。不再仅由教师定范文、范例,还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读完本组同学的作文,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推荐意见,在全班交流。

小学作文的质量提升,充分发挥身边范文的作用

多年前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大家子去重庆万州区一个叫王二包的地方休闲避暑。在车上,妹妹说到,外甥怕作文,不喜欢写作文,奉老师之命,不得不写吧,一篇作文常常只能憋出两三百字,写得干瘪瘪的,都已经五年级了!说到这里,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半嗔半笑地说:“亏得舅舅是语文老师,就不能教外甥写出一手漂亮文章吗?”

那时,外甥喜欢看武打电视剧,于是我对他说:“大师我启眼一观,此后生实乃练武奇才,只可惜尚未打通任督二脉。”

妹妹也以玩笑的口吻回道:“那就请大师慈悲,打开他的任督二脉吧!”

此时,外甥好奇地盯着我。我告诉他,今天上山,尽情地玩,别想作文的事,回去后,我们各自写一篇《游王二包》,他写的给我看与否,随他的意,而我写的打印一份送给他。然后,我特别强调:耍的时候一定不能想作文的事,否则会“走火入魔”,不但“武功”不能精进,而且会伤及身体;回去后再想怎么写,写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没多大印象的就不写或者一笔带过。

话虽这么说,可是在玩的过程中,外甥明显有“心事”,玩得并不尽兴,于是,我便和他攀谈起来:只有你自己玩得很开心了,写出来的文字,别人看了才觉得开心;只有你真心觉得某个景致很美,写出来后,别人才能感受到美;也只有你充分感受了山上的凉爽,你才能把凉爽写具体,让别人看了感同身受。所以,务必尽情玩、尽情看、尽情享受美景和清凉。

不过,在三个“尽情”后还是追加了点任务的:你的开心具体是怎样的,景色主要美在哪里,清凉的感觉具体是怎样的,还是要多留意。

回去后,我和外甥都写了《游王二包》。他不愿意让我和他爸妈看他的作文,我们都听其自然,没有逼他。他把我写的作文打印出来,贴在他的房间里。我注意到,好几次他都手拿自己的作文看看,然后抬头对着墙上的文章一阵琢磨。

从那以后,外甥的作文水平飞速提高,听他的语文老师讲,写起作文来堪称文思泉涌,思路开阔,描写具体、生动,感情真实感人,反正说了许多溢美之词。语文老师为之诧异和不解,还笑问我妹妹:这孩子是不是受到哪个神仙点化了啊?妹妹带着几分世故地回答老师:当然是您指导之功啊!这次同游同写,似乎真的打开了外甥的“任督二脉”。

并非学教育专业的妹妹也不解,她问我:“都说教材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并不乏名家名作,孩子读了那么多课文,作文也不见有提高,而你的一篇作文,似乎一下子就让孩子顿悟了,是不是你写的文章比教材上选那些文章更好啊?”

其实,许多语文教师也有类似或相近的不解。一个同事和我交流,他说,在阅读教学中,随时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作文教学中,又反复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尽管学了很多很多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借鉴了很多,可学生提笔作文,仍然无从下笔。把班上同学的好作文拿出来读一读,再让同学们写,虽然有个别学生近乎抄袭,但更多学生的思路好像一下就打开了。然后,他问我:“是不是同学的作文比课文更具示范性啊?”

我向这位同事阐述了我的两点看法:

一是课文的示范作用不用怀疑,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怎样教阅读,才能让课文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之所以对同学具有明显的启发性、借鉴性,源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基础、共同的心理特征,更容易理解同学的习作,更能通过比较发现差距,更重要的是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随后,我向这位同事分享了两个孩子对我说的话。

有一个孩子告诉我:他和××一起玩时做了一些错事、傻事,有时还挨了爸爸妈妈的骂,有一次还差点被他爸揍了,有的事情成了同学中的笑话,××还把他写进作文里去了,老师还说那些很有趣,真没想到。早知如此,他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根本不用编了。

另一个孩子说,她曾经写过自己不懂事而让妈妈难过的事,她只写了三句话:“妈妈很难过,还哭了,我跟妈妈说对不起。”恰恰班上×××同学写的是因自己的误解让妈妈难过了,后面的情节差不多,可是,×××同学详细描写了妈妈难过的样子,和妈妈的对话等等,看得她眼里噙满泪花。她说,她突然明白了应该把这些都写出来,这样才具体,才感人。

很明显,以孩子们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见闻为题材写作文,什么可以入“文”,怎样行“文”,自然就成了最有效的借鉴。(www.daowen.com)

发挥身边“范文”的指导作用,把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拿来宣读,让其他同学学习,这是许多老师的做法。这不仅从现在的作文教学课堂上随时可见,而且,一些作?家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笔杆子”们,在介绍自己学生时代写作文的经历时,都带着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

我的教学实践也不例外,也常常选本班一些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或在学习园地张贴,甚至指定给某个或某些同学阅读。可我渐渐发现,这些优秀习作影响的学生面并不是很大,次数多了后,有一部分学生的关注度大大降低,甚至有厌烦情绪。

与学生深入交谈后我发现:在课堂上读一读,或者对着稿子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一下,有些学生只觉得写得比自己好,并没有与自己的作文做仔细对照,深入思考好在哪里和怎么学习借鉴;再就是,某些学生的习作经常在班上展示,这些学生充满了优越感,而在其他学生心中反而形成了阴影,从而产生厌烦、抵触等不良情绪。

有鉴于此,我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是强化范例的针对性。在校、班板报及作文报等平台上展示学生习作的全文,而在班上宣读的,一般是典型“范例”,即在某方面写得好的内容。主要结合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选择一两个问题,比如,拟题目、取材与立意、详略处理、描写心理活动(或语言、动作、风景)、前后照应、叙述条理、感悟启示等等,选择写得成功的例子,在全班宣读。精彩的语言则作为每次宣读的保留内容,也许是一个词用得恰切,也许是一个修辞手法用得很精彩。尤其是针对习作内容具体这个问题,常常在较多学生描绘同一场景、心情、动作等的习作片段中,选出好的例子来展示,对其他学生的启发更大。

二是增加范例来源的广泛性。不再仅由教师定范文、范例,还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读完本组同学的作文,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推荐意见,在全班交流。另外,也鼓励学生自荐习作中的得意之笔,拿到班上交流。力争在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找到写得好的地方,比如描写场景,也许某个同学写整个场景并不是很成功,但其中某一点或某一句写得精彩,也可以作为推荐给全班分享的内容。

三是尽量提升范例的可示范性。在阅读讨论本组同学的成功范例并形成推荐意见后,每个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着力提升可示范性。为了促进学生把借鉴、修改做扎实,在全班交流时,随机抽一些学生宣读自己修改前后的习作片段。在学习专栏里,我还专门开辟了“旧貌换新颜”栏目,展示成功的修改范例,对比展出习作原稿和修改稿,以此鼓励学生。

为了让这些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保障时间和有效组织。

我们通常在每周安排2节习作课,每学年约40周。课程标准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因而,可以间周安排一次课内作文,剩余的习作课时间可以作为习作研讨及自我修改时间。为提高课堂学习研究效率,小组讨论前,可以安排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让每个学生先读完本组同学习作。

为了有效组织,教师要预先读完所有学生习作,做到心中有数,再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择机引导,同时要对各组的研讨做出评价,以评价促进活动的实效性。

通过这样的改革,原来宣读“范文”的困境得以摆脱,身边“范文”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了。

所有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和存在感。因为在全班展示的再也不是整篇习作。即便作文成绩在全班最差,假如某一点观察细致,写出了别人忽略了的特点,或者某个词用得特别精准,都可以成为别人学习的范例。他们感觉自己再也不仅仅是观众、学习者,还可能是演员,是同伴的学习对象。至于那些习作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他们在全班展示的东西自然也相对较多,热情也能得到保持。

“范例”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了。聚焦到具体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上,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与自己的习作对照思考,思维更活跃,感受更深切。尤其是要求在总结同伴习作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从“范例”中吸收的影响直接转化为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让“范例”的示范作用得到了真正发挥。

我相信,当我们的学生长大成人后,回忆学生时代的习作成为范例时,那份自豪甜蜜再也不是个别作文佼佼者的专利,而成为每个学生心底的珍藏;他们将来回忆的,不仅仅是为同学示范的光荣,还有他们从中吸收到的受益终身的营养。

身边这些“范文”、“范例”,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