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果公关:聚拢人脉的法宝

成果公关:聚拢人脉的法宝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为了对公众负责,强生公司决策层立即作出决定,封存所有未出售药品,回收检验,并换成一次性的安全包装。公众是“上帝”,这是公共关系思想的精髓,也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或具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人应始终树立的一个信念。这种以冲突的方式解决矛盾是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协调意识格格不入的。我们要认识到公众利益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

成果公关:聚拢人脉的法宝

(一)努力塑造形象

在公关意识中,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塑造形象意识。

塑造形象意识是指人们要树立关注组织形象,积极建树组织形象,努力维护和宣传组织形象的意识。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一个组织的无形资产,具有形象意识的人清醒地懂得组织形象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案例赏析

只有一名乘客的飞行

1988年10月,一架波音747喷气式客机从东京起飞,飞往伦敦。机上,只有一名乘客!

这架飞机是英国航空公司所属的008号班机。乘客是日本妇女大竹秀子。为什么一架飞机竟只载一人飞行?

原来,在东京等候这架班机的本有191人,可是这架飞机因发生机械故障将推迟起飞,其他190名乘客都经劝说而改乘别的班机走了,唯独大竹秀子非008号不乘。

在此情况下,英航毅然决定008号班机在修复后放弃另外的商业飞行,只载着大竹秀子一个人,开始了航程为13000公里、飞行时间为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大竹秀子被请到头等舱,15名服务员和6名机组人员专为她一个人服务。她享用了水煮大马哈鱼、嫩煎猪肉,又选看了电影,在睡意蒙眬中飞抵伦敦。

这一次飞行,英航损失了10万多美元。可是,却赢来了无数的赞叹。

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自觉关注组织形象,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财富,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经常掌握公共关系信息,了解组织所期望的理想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差距,正确评估组织形象;其次,要积极树立组织形象,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和工作为塑造良好形象作贡献;最后,要努力维护和宣传组织形象,即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具有珍惜良好组织形象的自觉性,对一切有损于组织形象的行为持毫不妥协的态度,同时善于宣传组织对公众的善意、对社会的贡献、对公众有益的政策及行为,争取公众的理解。

同时我们要注意,公共关系与广告和推销相比,具有间接和迟效的特点,要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需要通过长期努力,不断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成功。组织形象一旦树立,其影响力是持久的,所以任何急功近利,只关注短期效益的做法,都是与公共关系思想不相符的。

(二)时刻想着公众

服务公众意识是指社会组织把公众看成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设计自己。

案例赏析

强生公司的公众第一意识

1982年,在美国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泰诺”牌镇痛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有恐怖分子往该药药瓶中投毒,结果造成芝加哥市7人中毒死亡。为了对公众负责,强生公司决策层立即作出决定,封存所有未出售药品,回收检验,并换成一次性的安全包装。这一措施给强生公司带来1亿美元的损失,但获得了公众的赞誉,不到半年,该药又恢复到原先的市场占有率。

公众是“上帝”,这是公共关系思想的精髓,也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或具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人应始终树立的一个信念。首先,从公众感情、态度、舆论、行为各方面理解公众,把联络公众感情视为公共关系的基础工作,把影响公众态度和舆论、引导公众采取有利于组织的行为视为公共关系的经常性工作。其次,牢固树立以公众利益为本的思想,坚持“公众第一”、“顾客总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的信念。

(三)勤于传播沟通

传播信息意识是指人们要重视收集和传播公共关系信息,努力与组织的各类公众进行联系和交流的意识。

案例赏析

山楂卖出去了

1995年,中央电视台《焦点时刻》栏目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对同一事件进行了两次报道,第一次报道的题目是“延庆山楂堆积如山”,记述了延庆山区农民家家户户种山楂,结果山楂卖不出去,卖出的山楂价格每斤也只有5分钱的事情,一些气愤的农民把山楂树砍了当柴烧;而第二次报道的题目则是“山楂卖出去了”,报道了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报道播出后,全国就有许多客商连夜赶到延庆收购山楂,山楂收购价已上升到每斤2角。可见,传播信息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公共关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它是通过信息传递来实现其功能的。因此,人们应具有收集信息的自觉性和敏锐性,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流中分辨出组织需要的社会信息,认真了解公众对组织的意见、要求和期望;其次,具有向公众传播信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善于运用、驾驭各种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努力向公众宣传组织的成就,阐述组织的立场、观点,促使组织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四)注重关系协调(www.daowen.com)

关系协调意识是指组织注重协调内外部关系,努力使组织内部的活动同步化、和谐化,努力使组织与环境相协调的意识。

案例赏析

著名大厦的失策

1994年,某著名商场的保安人员对逛商场的一位年轻女士进行了无理搜身,引起消费者强烈的不满,也给商场带来了麻烦。这种以冲突的方式解决矛盾是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协调意识格格不入的。

关系协调意识要求人们首先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协作意识和谅解精神,积极疏通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联系,造就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谅解的气氛;同时,积极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促进组织与公众、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以避免和化解组织与外部的危机。

(五)坚持真诚互惠

真诚互惠意识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要以事实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并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保证组织与公众双方利益的意识。

实事求是是我们一贯倡导的作风,也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尊重事实意识要求我们真实、客观、公正和全面地开展工作。

案例赏析

宣伟公司的选择

英国著名的宣伟公共关系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曾拒绝过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高价聘请替他做形象宣传的公关项目。因为该公司通过调查发现马科斯有种种腐败问题。他们对马科斯说:“如果我们无视事实真相替你做宣传,公司的形象就完了,如果告诉公众真实的事实,你的良好形象也塑造不起来。”宣伟公关公司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后来马科斯果然由于贪污独裁在1986年被迫逃亡国外。

我们要认识到公众利益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是组织实现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否认公共关系的功利性,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态度。要认识到,公共关系活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统一,要求组织处理好利己与利他的关系,认识到真诚为公众也就是为自己。所以,在公共关系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兼顾公众的利益要求,保证组织与公众双方各有所得,以双方满意为公共关系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

(六)富有创新审美

创新审美意识是指组织要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并使其符合社会认同的审美标准,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识。

公共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创造性或独创性。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就表现在它突破固定模式、追求创新的特点。创意是公共关系计划的灵魂,要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具有个性的组织形象,只有创新。

案例赏析

特别的周年庆典

广州中国大酒店在其店庆一周年时,召集全体员工身着工作服在酒店广场排成一个大大的“中”字,并在空中把这个场面航拍下来,制成各种宣传品,一方面展示了酒店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公共关系人员新颖独特的创意。

创新要符合公众的审美标准,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形象,而不是怪异的形象。下面这个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赏析

令人恐慌的公关策划

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件:在华北某大城市中,一则消息把城市中的许多孩子吓得不敢独自在家,必须让父母陪着。原来几天来,在该城市有线电视台的黄金时间电视剧播出后,伴着“哒哒哒”的打字机声音,在屏幕上,出现一行字幕“各位观众,现有‘四不像’一物近日拜访家门,敬请家有小朋友的观众注意”。一时间,人心惶惶。新闻界也把它当作重要线索进行追踪,其真相却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一家食品厂生产了一种名为“四不像”的香肠,准备开展上门赠送、免费品尝的活动。这一出发点良好的促销活动被广告策划者“精心”包装后,反而以一种令人恐怖的形象面对公众,其负面结果是广告的创意者们始料未及的。

公共关系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无论我们是否为职业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公共关系意识对我们都是大有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