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长式领导:德行领导的效能与下属反应

家长式领导:德行领导的效能与下属反应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樊景立与郑伯埙从文化分析的观点出发,将德行领导独立出来,并将家长式领导定义为:在一种人治的色彩下,显现出严明的纪律、父亲般的仁慈与权威及道德廉洁性的领导方式。凌文辁也与郑伯埙等人有类似的强调,认为不徇私、不占便宜是重要的领导者品德。换言之,家长式领导的效能取决于下属的追随程度。图11-12下属对家长式领导的反应

家长式领导:德行领导的效能与下属反应

20世纪80年代末期,郑伯埙以个案研究与深入访谈的方式,探讨了台湾地区家族企业主事人与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发现台湾地区家族企业的家长式领导具有两种普遍的行为类型:立威与施恩。之后,樊景立与郑伯埙从文化分析的观点出发,将德行领导独立出来,并将家长式领导定义为:在一种人治的色彩下,显现出严明纪律父亲般的仁慈与权威道德廉洁性的领导方式。它包含三个重要维度,即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及德行领导。郑伯埙等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家长式领导模式的建构与测量工具的发展,通过构念探讨和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家长式领导呈现出清晰的三元领导结构。后续的实证研究结果还显示家长式领导不但存在于华人家族企业中,也流行于高权力距离的文化地区中(包括东亚、南亚、中东、南欧及南美等)。

(一)家长式领导三个维度的内涵和成分

1.威权领导

领导者强调其权威绝对不容挑战,对下属会做严密的控制而且要求下属毫无保留地服从。威权领导勾勒出华人企业中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上尊下卑”的关系,这与西方传统领导理论中所强调的上下平等的立场截然不同。威权领导包含了四个重要的成分:

(1)专权作风。领导者大权在握,掌握所有资源以及奖惩和决策权,而不愿授权;领导者倾向于自己做决定,不让下属参与决策;领导者只进行上对下的单向沟通,对信息加以控制而不愿公开,并对下属进行严密的监控。

(2)贬抑下属的能力。领导者会故意漠视下属的建议与贡献;当工作目标达成时,领导者会认为是自己领导有方所致,而不是下属的贡献;当工作失败时,领导者则会认为是下属的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所致,而非领导者的问题。

(3)形象整饬。领导者会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出信心建立(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能力强、信心十足的模样)、消息操纵(有计划地呈现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及形象建立(透过形象塑造,营造出领导者独特的风格,如威严、不苟言笑、神圣不可侵犯)等行为。

(4)教诲行为。领导者会要求下属的绩效表现,对绩效不好者直接加以斥责,数落下属的不是,且会对下属加以指导,告知如何做才能完成任务,特别强调绩效的重要性。

2.仁慈领导(www.daowen.com)

仁慈领导是指领导者对下属个人的福祉做个别、全面而长久的关怀和照顾,不仅包括工作上的辅导协助,也会扩及对下属私人的照顾,例如帮助下属处理家庭的问题。它与西方变革型领导中的“个别体恤”(individual consideration)有些类似但也有差别。郑伯埙等人指出,虽然这两者都涵盖了领导者会关心并满足下属的个别感受与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但仁慈领导的关怀照顾不限于工作层面,更会扩及下属的私人问题。

樊景立等人在回顾相关文献后,将仁慈领导行为概括为对下属工作层面与非工作层面的个别照顾。其中,在工作层面,领导者会容许下属犯错,避免公开责难下属,给予适当的教育与辅导,并关怀下属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非工作层面,领导者会视下属为家庭成员,当下属遇到生活上的难题时给予协助,并关怀下属私人的生活与起居。

3.德行领导

德行领导是指领导者必须同时表现出更高期待的个人操守与修养,以获得下属的景仰与效法。不过研究者对领导者必须具备何种美德或素质,以表现出高尚的德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例如,希尔金(Silin)认为所谓的德行领导,是指领导者必须展现财务商业上的成就以及大公无私。雷丁(Redding)则强调儒家修养的重要性,如孝道、仁心、宽恕、合礼、长幼有序、上下有义等。而韦斯特伍德(Westwood)则主张在华人企业组织中,德行领导有两个维度:其一,领导者个人要能展现合于规范与美德的行为,以作为他人的表率;其二,领导者必须表明在其角色中所具有的权威,并非完全只为了他的个人利益,而是将众人所关怀之事亦纳入考虑。郑伯埙与庄仲仁则认为公私分明是重要的领导者德行。凌文辁也与郑伯埙等人有类似的强调,认为不徇私、不占便宜是重要的领导者品德。

徐玮伶等人使用关键事例搜集的质化研究方式,根据129位台湾地区主管所提供的834笔有效关键事例,整理出七项重要的领导者德行因子:①公平无私——领导者能公平做决定,不偏袒与自己亲近的下属;②正直不阿——领导者为人刚正不阿,具有道德勇气;③廉洁不苟——领导者不会为了私利而伤害他人权益;④诚信不欺——领导者诚实守信、说到做到;⑤担当负责——领导者勇于承担责任且愿意虚心改正错误;⑥心胸开阔——领导者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具有容人雅量;⑦以身作则——领导者通过身教要求下属符合道德标准。

(二)家长式领导与下属反应

图11-12总结了下属对家长式领导的反应。在威权领导下,下属的相对反应为顺从、服从、敬畏以及羞愧行为;面对仁慈领导,下属会表现出感恩与图报的行为;面对德行领导,下属会做出认同与效法的反应。上述观点隐含一个基本假设,也就是在家长式领导中,领导者与下属的角色是互补的,亦即当领导者与下属双方都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时,人际和谐才能得以维系,家长式领导就能发挥作用;如果下属不愿意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家长式领导(尤其是威权领导)就会导致人际和谐破坏、关系破裂、效能低落等消极后果。换言之,家长式领导的效能取决于下属的追随程度。

图11-12 下属对家长式领导的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