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婚嫁习俗的文化特征与演进,来自《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婚嫁习俗的文化特征与演进,来自《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要实现顺和,还要谦和不争,这也是南阳民间婚嫁风俗(文化) 表现的重要内容。民间婚嫁文化中的德和,是指婚姻双方在处理与自然生态伦理关系时,既要生生不息又要日新其德。人人互爱,兼爱博爱,是人能够和合为婚姻的内在道德依据,是人类家庭与融合社会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结婚年龄前后经过数次调整,后又随着政府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和男女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晚婚晚育现象渐成风气。

婚嫁习俗的文化特征与演进,来自《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1.优良的文化特性

河南南阳的婚嫁文化充盈着浓厚的哲学观念与伦理氛围,就具体表现而言,便是顺和、德和、人和。顺和,是指民间婚嫁中有关人的行为和心境要与生态环境处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中,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和态度去处理婚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民间婚嫁中,一些有关女体男体的崇拜现象以及对一些风俗事象的解释均有传统文化心理中的亲和意识和原始情愫。

在民间婚嫁文化中,顺和的含义具体说来就是慈、俭、谦。慈,就是慈爱,其中强调了为人须有爱心和同情感和不偏不倚的处事态度,这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相处的动力之源。居家应以节俭为本,男耕女织,勤劳致富,是历代绝大多数家庭的信条,“传家二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吕坤: 《孝睦房训辞》)。勤俭密不可分,勤劳才能发家,俭朴才能持家。另外,要实现顺和,还要谦和不争,这也是南阳民间婚嫁风俗(文化) 表现的重要内容。

德和。民间婚嫁文化中的德和,是指婚姻双方在处理与自然生态伦理关系时,既要生生不息又要日新其德。南阳民间婚嫁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日月、四时的高度和谐,我们从婚帖写作中每于所定日期前冠以“谨择” “伏以”等词汇,即可窥见当事人对所择日子的慎重,以求不违天地自然而合德。这种和谐有序协调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动态展现。在南阳民众看来,人的结婚行为很容易和自然万物产生冲突,除了当事人要协调、和谐外,最重要的是与自然万物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方生命的生生不息,即“和实生物”。

人和。在民间婚嫁礼俗中也充分蕴含着对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其他亲朋之间和睦的渴求和希望。它是一种道理和价值取向,它不仅合理地调节了人的生命生存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且保障了每个人在人格和尊严上的完整。它包含着政治的、经济的、伦理道德的丰富内容。人人互爱,兼爱博爱,是人能够和合为婚姻的内在道德依据,是人类家庭与融合社会文化特征。婚姻双方如果互相诋毁和怨愤,只能激化矛盾,产生隔膜。人与人的关系是婚姻关系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因素,只有把它放在和的广博的背景下,按照和的有关精神,才能协调好婚姻双方以及身、家、国等之间的关系。南阳女子出嫁前3个月,按照南阳婚俗习惯母亲必须对女子进行关于妇顺的教育, 教育的内容有妇德方面的贞节和和顺、妇言方面的应酬辞令、妇容方面的修饰打扮、妇功方面的织缝浆洗。一旦出嫁日子来临,父母尤其母亲要叮嘱女儿谨记家人教诲,到夫家勤勉从事、恪守妇道,在公婆面前要孝敬,无论公婆年轻力壮还是衰老体弱,为妇的要认真服侍和供养。新娘既成为家庭的内主,就负有和顺上下的责任,因为它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兴盛。

2.婚嫁习俗的合理演变(www.daowen.com)

旧时,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和约束,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多为包办型、买卖型、近亲型、转亲型、娃娃亲型、童养媳型、指腹婚型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破封建陋习,大力提倡自由恋爱之风,但大部分青年男女即使自由恋爱亦不敢公开,更不敢张扬,父母包办之婚姻依然存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自由恋爱结婚越来越成为青年男女的追求, 民间青年男女对恋爱一词仍讳莫如深,情人相见,热情不足,冷静有余,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原本是高尚的男女之情爱被看作小资产阶级情调而遭到批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介绍和自由求婚的方式占主导地位。在城镇,求婚方式日益社会化,朋友、同学、同事自由选择对象,也向开放型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丰富为青年男女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结婚年龄前后经过数次调整,后又随着政府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和男女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晚婚晚育现象渐成风气。择偶由原来重门户、地位、身份变为重出身、知识、人品、才能。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然门当户对的婚姻习俗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农村,出身贫下中农的青年很好找对象。青年女子向往找一个“商品粮”户口的对象。不论男女,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与军人结婚则有一种光荣感和自豪感,尤其在女性看来,能嫁得一身“国防绿”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体现出当时人们对解放军的敬慕之心。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更加看重知识、人品和才能,身高、长相、人品居住等为基本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兄弟姐妹多少以及能耐大小上升与否为主要参考内容。有工作的青年在婚嫁理想中追求双方都有工作,每月有固定收入。就自然条件而言,男的爱漂亮,更关心女友的相貌,女的爱潇洒,则关心对方的风度气度。社会风气的务实化使这一时期的青年男女多从人品和收入等条件方面选择伴侣。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文凭学历成为青年择偶的一项重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也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婚嫁方面,一些男青年认为,只要有共同语言,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不一定非要男比女强,女方若有能力,也可以超过男方。在年龄方面,过去讲究男大于女,只许男大女一轮,不许女大男一岁的观念也受到新思潮的挑战。如果女方各方面尤其是长相和财产方面条件较好,即使比男方大一些,男方也能够接受。在一些女青年看来,只要条件好,年龄不能成为婚姻的天堑鸿沟。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人品、能力和资产,高经济收入阶层在现阶段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