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承历史文明,汉水流域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承历史文明,汉水流域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民众也无不是在风俗的传承过程中受到风俗的启发和教育,从接受风俗的本源教育到创造历史文明,并在风俗的扬弃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新的社会创新。因而,珍惜和传承良风善俗是民族进化、历史发展的需要。认识、了解、挖掘、整理传统民族风俗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文明,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既要传承文化的存在形式,更要传承文明的丰富内涵。

传承历史文明,汉水流域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

风俗是一种起源于民间又流行于民间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和习俗, 是一种极具地域性、包容性、普适性、自然性、自由平等性的约定俗成的“软法规”。它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无声无形、与时俱进的约束作用,引领社会、和乐各方、规范人群的协调作用,使之成为人类个体不可或缺的一种源流教育、启蒙教育、自然教育和终身教育。而民众也无不是在风俗的传承过程中受到风俗的启发和教育,从接受风俗的本源教育到创造历史文明,并在风俗的扬弃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新的社会创新。因而,珍惜和传承良风善俗是民族进化、历史发展的需要。

许多风俗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蕴含传统文化对礼仪、道德、生态、宇宙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和学习。但是在现在,我们似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应当反思对传统民族风俗文化传承的方式、方向和内容。认识、了解、挖掘、整理传统民族风俗文化。当务之急,还是采取各种方法,让群众熟悉了解各个民族风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民族情感,从中汲取古人的精神和智慧,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文化基因部分,为传承打下基础。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文明,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既要传承文化的存在形式,更要传承文明的丰富内涵。要让群众通过活动的开展,学习吸收其承载的文明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价值观念和生命智慧,实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也应当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尝试新形式,在传承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一个个古老民俗焕发生机活力。

【注释】

[1]潘世东、喻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www.daowen.com)

[2]冰客:《郧县民间丧葬歌谣选》,《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3]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卜海峰等:《从〈黑暗传〉看神农架的文化位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