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学说话: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数学说话: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的这种困境与其说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抵触,不如说是一种对课堂教学能力的恐慌,即在课改深化过程中没有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抓手。数学语言能力外显的“说”则可以成为解决困境的一种可能抓手。因此,着力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说”可以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践难题的突破提供一种可能。

数学说话: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时代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的变化,甚至教育要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并主动挑战教育的结构与理念的变化,才能在世界教育竞争中保持优势。为适应全球化的进程,我国数学教育于2001年开启了第八次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此次改革通过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批判,建构了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并通过行政力量以大破大立的手段推行实施。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正如有学者指出:“十年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证据表明,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同,但先进理念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不是不存在,而是十分严重。”[2]也有很多人认为“教学实质改变不大”。[3]而调查也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负担加重等。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解决成为深化课改的重点。

就数学教育课改而言,深化课改面临的最大难题依然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的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所描述,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因材施教。”但落实在实践中则呈现不同的形态,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得牢固,课堂仍沉浸在精讲精练的讲授式教学中,课堂上学生表现得“静悄悄”,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彰显;有的老师“以生为本”,尽量让学生课堂上多说,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策略与方法,常常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课堂表现得“热热闹闹”,老师的主导作用未得到体现。目前的课堂教学形态距“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动静结合”式的有效课堂尚有一定的差距,以至于有老师抱怨:“越改革越发现不会教了。”(www.daowen.com)

教师课堂教学的这种困境与其说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抵触,不如说是一种对课堂教学能力的恐慌,即在课改深化过程中没有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抓手。数学语言能力外显的“说”则可以成为解决困境的一种可能抓手。首先,就数学语言的表达而言,必然需要课堂上学生开口“说”,并且“说”得有质量,这既是数学知识落实的保障,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其次,课堂上学生要有效地“说”,必然要求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由此主导学生“说”的内容、时间与层次,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再次,“说”必然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这是新型教学方式的体现。因此,着力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说”可以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践难题的突破提供一种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