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秘史前文明:中华文明养成记

揭秘史前文明:中华文明养成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文字记载,对了解史前时代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现在人们对史前文明的认识,大体有三种方式,一是神话传说的方式,二是考古学的方式,三是人类学和社会发展史的方式。近代发展起来的人类学为了解史前文明提供了另一种理论方法。这样,我们对于史前文明的认知,就有了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的出发点和叙述的角度不同,但也互为参见,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所认识和描述的史前文明的图景。

揭秘史前文明:中华文明养成记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地域广大的地理空间产生和发展的。这个空间在原始社会,在中华文明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原生文明是在原始社会文明,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文明,也就是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文化为原生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定了此后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孕育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因,奠定了后世文明的基础。

我们今天的时代仍然保留着原始文明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今天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着那个时代规定的路径在发展。原始时代是人类文明曙光。曙光照耀大地之后,文明的太阳就升起来了。人类文明的太阳就是从曙光中升起的那轮红日。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人类史文明史,都是指“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但是,到文字出现时,人类已经走过了极为漫长的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不是没有历史,不是没有文明。文字是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那个时代的文明成果。所以,有的学者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称为“狭义的历史时代”,而“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文明形态通常称之为“史前文明”。

没有文字记载,对了解史前时代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现在人们对史前文明的认识,大体有三种方式,一是神话传说的方式,二是考古学的方式,三是人类学和社会发展史的方式。

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我国古史上也有一个“传说时代”。传说是原始人类的“历史学”。历史学家傅乐成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初期历史,无不从追记而来,而且其中必然无法摆脱传说和带有神话色彩的部分。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最少要包括从黄帝至夏桀的一段时间,将近千年之久。这段时间历史的真实性,古人是大体相信的,今人则因为缺乏证据,而以传说视之。但一种传说,绝不会凭空而起,同时我国古代史家对历史的编订,态度是很严谨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类传说中,可能隐藏着许多真实事迹。”[1]

河姆渡遗址

神话传说是认识“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的重要资料。古代人已经认识到神话传说的这种作用。比如韩非将“构木为巢” 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时代,称作“上古之世”,将“鲧、禹决渎”时代,称作“中古之世”,将“汤、武征伐”时代,称作“近古之世”。(www.daowen.com)

如果说古代神话传说为了解史前文明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线索,那么,近代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则以出土器物为证,揭示史前人类生活的具体图景。

史前考古学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学、化学自然科学的技术,也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近百年来,我国史前考古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发现和发掘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大体上揭示出早期文明的地域分布和发展阶段,以及所发生的演化与技术变迁,揭示了中华先民们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形态。

近代发展起来的人类学为了解史前文明提供了另一种理论方法。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文化人类学最突出的是对早期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社会人类学则从社会组织的角度,通过对原始社会制度诸如亲族、婚姻、经济、宗教、地域组织和年龄组织等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史前人类社会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特别是揭示从氏族部落到早期国家的出现的过程。

这样,我们对于史前文明的认知,就有了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的出发点和叙述的角度不同,但也互为参见,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所认识和描述的史前文明的图景。

2001年,国家启动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这是一项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