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诗经》至唐宋,中华文明养成记

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诗经》至唐宋,中华文明养成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诗言志”,认为诗歌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305篇,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唐代诗人上承魏晋诗风,继承和改造了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传统,使中国诗歌创作达到高度成熟境界。唐诗、宋词往往并称,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诗经》至唐宋,中华文明养成记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文学的萌芽形式。当时的文学样式有神话和歌谣。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在长期流传中不断被加工改造。它们形式简单,风格质朴,大都与原始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逐渐形成了书面文学。

诗是人们最早书写的书面文学体裁。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诗言志”,认为诗歌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305篇,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百科全书,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

宋马和之《诗经·巷伯》诗意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那时的士人已把《诗经》作为语言辞令的教科书。孔子十分重视《诗经》,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学了《诗经》之后,就能懂得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诗经》描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通过学《诗经》就可以懂得很多实用的知识。孔子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是说《诗经》已成为当时外交场合中常用的表意语言。他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认为学习《诗经》可以感发人的精神,使人产生美感。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宋梁楷《李白行吟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先秦两汉时期,一部《诗经》,一部《楚辞》,还有几十篇汉乐府,是很足以让人兴奋自豪的。隋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创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出现了古典诗歌的真正繁荣。这一时期思想的大解放、五言诗的成熟、音韵学研究的成果等,为唐诗的出现和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上承魏晋诗风,继承和改造了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传统,使中国诗歌创作达到高度成熟境界。建安文学发达于2、3世纪之交,唐代诗歌可以说是500年诗史之总结。律诗与绝句是唐人的骄子,但这是集500年诗家的努力,才得以诞生的诗界之精华。正如有论者指出的:“正因为有建安的风骨,然后形成唐诗的遒劲;有两晋的意境,然后形成唐诗的高妙;有宋齐的藻绘,然后形成唐诗的清丽;有齐梁的声病之论,然后形成唐诗声韵的谐美;有梁陈的宫体,然后形成唐诗的细腻。”[4]

唐李白《上阳台》手迹,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是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诗人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全民族诗情勃发的时代。从皇帝到平民,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无不写诗爱诗。唐代的君主大都喜爱或能作诗歌。受到特别重视的进士科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唐代文人以诗会友、酬赠唱和的情形十分普遍,这都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不仅如此,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炽热的诗情氛围,成为一个全民“诗化”的时代。

据清人《全唐诗》及今人陈尚君《全唐诗补编》,计有姓名可考的作者3600余人,诗55000余首。在这名家辈出、名作如林的诗坛上,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影响远及世界的伟大诗人,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等风格不同的诗人流派。(www.daowen.com)

清王鸿绪《行书杜甫诗》轴,重庆博物馆藏。

唐代诗歌在前人诗歌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式,包罗了古体诗(五言、七言、七言歌行)、近体诗(五、七言律诗,绝句,排律)、乐府诗(古题乐府、新乐府),以及新产生的词体。其中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具有格律严整、音韵协调、技巧精美等特点。唐代诗人还对诗歌的形式技巧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入探讨。唐人的诗论对后世的诗论和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唐代以后,中国的诗情继续发扬,并产生了宋词元曲竹枝词等新的诗歌形式。特别是宋词,被视作一代文学的标帜,其成就和影响足以与唐诗比肩而立。像人们说唐代文学首先而且要特别着重讲唐诗一样,讲宋代文学,则首先要讲宋词。唐诗、宋词往往并称,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词是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词在唐、五代通称为曲子词,原是为乐曲配唱的,后来逐渐脱离乐曲而成为独立的文体,简称为“词”。每首词最初都有与其相配合的乐调,称为词调,每一词调都有一个或几个名称,称为词牌。每一词调在句数、字数和声韵方面都有特定的格律形式,被称为词谱。因为多数词谱的句式长短不齐,所以词又称“长短句”。写词,要依谱填写,叫作填词。

词从晚唐五代发展到宋代,呈现出空前繁荣、多姿多彩的面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由于词是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流传广远,风行于社会各阶层,拥有广泛的创作队伍。宋代词作,据《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1300余家,词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400多首。

清赵冕《写东坡词意图》,扬州博物馆藏。

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流派。婉约派的词,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风格典雅涪婉、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都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遣兴里解放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不过,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

宋代是词的繁荣兴盛的时代。文学史上,词以宋称,说明宋词代表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