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护发展中的存在与意识关系原理

保护发展中的存在与意识关系原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当前基本上是一种由政府和专家学者等主导的自上而下单向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原住民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核心,它包括物质层次的原真性、知识层次的原真性、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层次原真性三个层次。它们的存在本质上是与物质基础的存在相联系的。

保护发展中的存在与意识关系原理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历史文化遗产正经历第一次否定的阶段,历史文化集镇村落面临严重破坏。在这一时期历史文化集镇村落保护的特点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控制和引导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方向,专家学者等提供保护规划、传统建筑修缮设计及施工指导等技术支持。通过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当前基本上是一种由政府和专家学者等主导的自上而下单向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原住民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核心,它包括物质层次的原真性、知识层次的原真性、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层次原真性三个层次。由于遗产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性,物质层次原真性最脆弱而最易受到损坏。相对来说,知识层次原真性与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层次原真性,由于它们的可复制性、可扩散性、可渗透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从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来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物质层次的原真性终究是要消失的,将其知识原真性和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层次原真性保留下来成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关键

然而,知识层次与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层次的原真性不能脱离物质层次原真性而永存。它们的存在本质上是与物质基础的存在相联系的。它们既会由于物质层次原真性的存在而产生,也会因物质层次原真性的消失而最终消亡。比如有些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在沿海发达地区消失,但在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集镇村落中得到保存。这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历史文化传统得以存留的地方,均是以相当程度的物质层次原真性保护为前提的。(www.daowen.com)

根据历史文化集镇村落保护层次的分析和现阶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特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阶段目标是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集镇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亦即其物质层次的原真性;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记录、整理并保存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即将其物质层次的原真性转化成知识层次原真性,并在现代社会中尽可能地发扬其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层次原真性。也就是要收集保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传统文化能够延续和传承下去;同时要提高民众对文化遗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逐步回归中国历史文化集镇村落的文化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